閭
簡體閭字的筆畫:9畫;繁體閭字筆畫:14畫。
(閭,閭)
lǘ
ㄌㄩˊ
〔《廣韻》力居切,平魚,來。〕
1.裏巷的大門。
《書·武成》:“式商容閭。”
孔穎達疏引《說文》:“閭,族居裏門也。”
《淮南子·時則訓》:“門閭無閉,關市無索。”
宋蘇軾《遺直坊》詩敘:“故太守李公諱師中,榜其閭曰‘遺直’。”
2.民戶聚居處;裏巷。
《周禮·地官·閭胥》:“閭胥各掌其閭之徵令。”
鄭玄註引鄭司農曰:“二十五家為閭。”
《尚書大傳》卷四:“八家為鄰,三鄰為閭。”
《魏書·元孝友傳》:“二十家為閭。”
宋葉適《役法》:“其勢宜使什、伍、比、閭、裏、黨而後達於縣令,則擇其人而為保正副者,正所以親切於民,服習其小爭而無使至於大鬥,教民使不犯,省刑罰之先務也。”
3.泛指門戶。
《荀子·大略》:“慶者在堂,弔者在閭。”
楊倞註:“閭,門也。”
三國魏應璩《百一詩》:“前者隳官去,有人適我閭。”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
4.指人家。
宋梅堯臣《田家語》詩:“田閭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5.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
《尉繚子·伍制令》:“軍中之制,五人為伍,伍相保也;十人為什,什相保也;五十人為屬,屬相保也;百人為閭,閭相保也。”
6.古代軍陣名。
《逸周書·武順》:“一卒居前曰開,一卒居後曰敦,左右一卒曰閭,四卒成衛曰伯。”
孔晁註:“皆陣名。”
7.聚集。
《莊子·秋水》:“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郭慶藩集釋引司馬彪曰:“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故稱閭也。”
8.古代獸名。
《新唐書·吐蕃傳上》:“三歲一大盟,夜肴諸壇,用人、馬、牛、閭為牲。”
9.通“慮”。
《史記·河渠書》:“皓皓旰旰兮閭殫為河!”清錢大昕《廿二史考異·史記三·河渠書》:“《漢誌》閭作慮,慮、閭以音同借用。
遼東無慮縣,以醫無閭山得名是也。此閭字亦為憂慮之慮,裴駰解為州閭,非是。”
10.姓。
《通誌·氏族三》:“齊大夫閭邱嬰之後,或單言閭氏,從省文也。”
阅读:163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