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釐

釐字的筆畫:18畫;

(釐,厘)

I

ㄌ〡ˊ

〔《廣韻》裏之切,平之,來。〕

“氂”的今字。

1.治理;處理。

《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鹹熙。”

孔傳:“釐,治。”

清惲敬《李夫人墓誌銘》:“夫人之葬,惟學坰釐其事。”

2.改變;改正。

《後漢書·梁統傳》:“議者以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務,施行日久,豈一朝所釐。”

李賢註:“釐,猶改也。”

《梁書·賀琛傳》:“今若釐其風而正其失,易於反掌。”

3.分,分開。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五:“﹝宋神宗﹞乃詔釐其事大小。大事,三省與樞密同議進呈……小事,樞密院獨取旨。”

明陶宗儀《輟耕錄·院本名目》:“院本、雜劇其實一也。國朝院本、雜劇始釐而二之。”

清厲鶚《〈沽上題襟集〉序》:“合數年來往還之作,釐為八卷。”

4.事物的條理。

《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則百工伊凝,庶績鹹喜,荷天衢,提地釐,斯天下之上則已,庶可試哉!”李善註:“上荷天道,而下提地理,言則而效之。”

呂向註:“釐,理也。”

5.厘金的略稱。

清薛福成《應詔陳言疏》:“不得已而設局抽釐,酌取商賈之贏餘。”

《清史稿·婁春蕃傳》:“長蘆鹽商久困增釐,春蕃務為寬大,課裕而商不撓。”

清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臺灣篇下》:“議紳整飭鳳山鹽釐,令巡檢劉永貞經理。”

6.數量單位。用於長度,為尺的千分之一。

《史記·太史公自序》:“故《易》曰:‘失之豪釐,差以千裏。’”

7.數量單位。用於重量,為舊制兩的千分之一。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飯是二釐(銀子)一碗,葷菜一分,素的一半。”

8.數量單位。用於地積,為畝的百分之一。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當中尚田一畝三分五釐。”

9.數量單位。用於利率:年利一厘為本金的百分之一,月利為本金的千分之一。

10.微小。參見“釐毫”、“毫釐”。

11.古地名。

春秋楚邑。故址在今安徽省無為縣境。

《左傳·成公十七年》:“舒庸人以楚師之敗也,道吳人圍巢,伐駕,圍釐虺。”

杜預註:“巢、駕、釐、虺,楚四邑。”

楊伯峻註:“駕與虺當在今安徽無為縣境。”

12.通“嫠”。寡婦。

13.通“來”。參見“釐麰”。

II

ㄒ〡

〔《集韻》虛其切,平之,曉。〕

1.福。

《史記·孝文本紀》:“今吾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朕躬,不為百姓,朕甚愧之。”

裴駰集解引如淳曰:“釐,福也。”

清馮桂芬《上海重建武帝廟記》:“東偏萬壽宮前後六楹,為歲時祝釐之所。”如:恭賀年釐。

2.胙肉,祭鬼神後的福食。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裴駰集解引徐廣曰:“釐,祭祀福胙也。”

司馬貞索隱引應劭曰:“釐,祭餘肉也。”

3.姓。

《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為釐姓。”

司馬貞索隱:“釐音僖。”

III

lài

ㄌㄞˋ

〔《集韻》落蓋切,去泰,來。〕

通“賚”。

賜予。

《書·立政》:“丕釐上帝之耿命。”

孔傳:“大賜上天之光命。”

《詩·大雅·既醉》:“其僕維何,釐爾士女。”

毛傳:“釐,予也。”

馬瑞辰通釋:“釐與賚雙聲,釐即賚之假借,故訓為予。”

唐韓愈《平淮西碑》:“帝哀征夫,命相往釐。士飽而歌,馬騰於槽。”

阅读:950

●釐(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