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
唾字的筆畫:11畫;
tuò
ㄊㄨㄛˋ
〔《廣韻》湯臥切,去過,透。〕
1.口液,唾沫。
《說文·口部》:“唾,口液也。”
漢揚雄《解嘲》:“蔡澤,山東之匹夫也。顩頤折頞,涕唾流沫。”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你試尋思,秀才家,平生餓,無那,空倚著門兒嚥唾。”
清朱芳靄《天香·龍涎香》詞:“沫擁層波,唾留平島,初散半天雲氣。”
2.吐唾沫。表示鄙棄。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先軫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讎,亡無日矣!’不顧而唾。”
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君德渾剛,標高揭己,有不吾如,唾猶泥滓。”
陳毅《哭葉軍長希夷同誌》詩:“唾彼法西斯,得誌徒匆匆。”
3.吐,嘔吐。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魯人有自喜者,見長年飲酒不能釂則唾之,亦效唾之。”
唐韓愈《故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唾血十數年以斃。”
清戴名世《〈吳宏表稿〉序》:“餒敗之胔,臭腐之物,一人屬饜,見者皆唾焉。”
4.比喻談吐,吟詠。
元耶律楚材《再用張敏之韻》:“官酒澆三鬥,宮詞唾百章。”
阅读:200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