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
殉字的筆畫:10畫;
xùn
ㄒㄩㄣˋ
〔《廣韻》辭閏切,去稕,邪。〕
1.以人從葬。
《左傳·昭公十三年》:“王縊於芋尹申亥氏。
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
2.指從葬的人。
《墨子·節葬下》:“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
3.為某種目的或理想而捨棄自己的生命。
《莊子·讓王》:“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國家之難。”
魯迅《且介亭雜文·〈草鞋腳〉小引》:“有許多青年,竟至於在黑暗中,將生命殉了他的工作了。”
4.隨;跟從。
《孟子·盡心下》:“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之,大敗;將復之,恐不能勝,故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
趙岐註:“殉,從也。”
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劉琨〈傷亂〉》:“秦趙值薄蝕,幽並逢虎據。伊余荷寵靈,感激殉馳騖。”
5.追求;營謀。
晉陸機《豪士賦序》:“遊子殉高位於生前,誌士思垂名於身後。”
6.通“徇”。示眾。
《商君書·賞刑》:“顛頡後至,請其罪。君曰:‘焉用事吏?’遂斷顛頡之脊以殉。”
7.通“徇”。巡回。
《周禮·秋官·環人》:“有任器則令環之。”
鄭玄註引漢鄭司農曰:“四方人有任器者,則環人主令殉環守之。”
孫詒讓正義:“蜀石經‘殉’作‘徇’。”
《後漢書·李固傳》:“南陽人董班亦往哭固,而殉屍不肯去。”
李賢註:“殉,巡也。”
阅读:148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