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

ok8.org > 漢字/字典 > 耀

耀字的筆畫:20畫;

(參見燿)

yào

〡ㄠˋ

〔《廣韻》弋照切,去笑,以。〕

1.照射;放光。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

南朝梁江淹《別賦》:“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騰文。”

唐韓愈《幽懷》詩:“凝粧耀洲渚,繁吹蕩人心。”

《三國演義》第六十回:“金鼓震天,戈矛耀日。”

2.光明。

戰國楚宋玉《神女賦》:“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

《後漢書·郎顗傳》:“﹝唐堯﹞是以能建天地之功,增日月之耀者也。”

唐白居易《放言》詩之一:“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3.榮耀;引以為榮。

《漢書·儒林傳·孟喜》:“喜好自稱譽,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詐言師田生且死時枕喜膝,獨傳喜,諸儒以此耀之。”

顏師古註:“用為光榮也。”

唐柳宗元《虞鳴鶴誄》:“祕書多能,垂耀於唐。”

明方孝孺《與童伯禮書》:“自茲以往,茍能益行所聞,俾義聲光於四方,則僕也為足下之裏人,亦預有耀矣。”

4.顯示。

《國語·楚語下》:“耀之以大利,不仁以長之。”

韋昭註:“耀,示也。”

唐柳宗元《哭連州淩員外司馬》詩:“記室征西府,宏謀耀其奇。”

《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卞吊諸葛》:“祁山六出耀神武,威伏鼠盜潛無申。”

5.炫耀,誇耀。

唐韓愈《獨孤府君墓誌銘》:“於古風,襮順而裏方,不耀其章,其剛不傷。”

範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所謂耀威,就是對外國人誇耀中國的富強文明。”

6.眩耀,迷惑。

《莊子·齊物論》:“是故滑疑之耀,聖人之所圖也。”

王先謙集解:“司馬雲:滑疑,亂也。案:雖亂道而足以眩耀世人,故曰滑疑之耀;聖人必謀去之,為其有害大道也。”

宋辛棄疾《美芹十論》:“彼或以兵來,吾敢謂其非張虛聲以耀我乎?”

7.古州名。治所在今陝西省耀縣。

清鈕琇《耀州太原洞碑記》:“西安之州六,而商與耀,余皆遊其地。”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三·西安府》。

阅读:2118

●耀(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