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
簡體賴字的筆畫:13畫;繁體賴字筆畫:16畫。
(賴,賴)
lài
ㄌㄞˋ
〔《廣韻》落蓋切,去泰,來。〕
1.利益;好處。
《國語·晉語一》:“倉稟盈,四鄰服,封疆信,君得其賴。”
韋昭註:“賴,利也。”
《史記·樗裏子甘茂列傳》:“公之攻蒲,為秦乎?為魏乎?為魏則善矣,為秦則不為賴矣。”
裴駰集解:“賴,利也。”
唐李白《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我李公以神明之化,大賴於虞人。”
明李贄《嶽王並施全》:“垂之典冊,何嫌今古之同辭;賴及子孫,將山河而並久。”
2.得益,受益。
《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孔穎達疏:“天子有善,以善事教天下,則兆民蒙賴之。”
3.依靠;憑藉。
《書·大禹謨》:“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孔穎達疏:“汝治水土,使地平天成,六府三事信皆治理,萬代長所恃賴,是汝之功也。”
晉陶潛《贈羊長史》詩:“得知千載外,正賴古人書。”
《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為什麽人家說‘靠天吃飯,賴天穿衣’呢?”陳毅《過太行山書懷》詩:“決策賴延安,太行天下脊。”
4.取;獲取。
《莊子·讓王》:“若伯夷叔齊者,其於富貴也,茍可得已,則必不賴。”
章炳麟解故引《方言》:“賴,取也。”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令種紵麻,數年之間,大賴其利,衣履溫煖。”
《太平廣記》卷四六九引唐無名氏《廣古今五行記·晉安民》:“明日,果有大魚,長七八丈,逕來沖網。其人即賴殺之。”
5.騙取。
元張國賓《薛仁貴》第四摺:“父親,您孩兒跨海征遼,曾立下五十四件功勞,爭些兒被總管張士貴白賴去了。”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其向來欺心,換人珠寶,賴人質物。”
6.抵賴;不認賬。
《清平山堂話本·錯認屍》:“王酒酒道:‘大娘子,你不要賴!瞞了別人,不要瞞我。’”
《官場現形記》第十回:“又聽太太說道:‘你做了事你還想賴!我有憑有據,還他見證。’”巴金《春》四:“等一會兒一定讓我來劃,不許賴呀!”
7.誣枉;誣賴。
《紅樓夢》第三四回:“薛姨媽道:‘連你妹妹都知道是你說的,難道他也賴你不成?’”
《鏡花緣》第七六回:“你要賴人做賊,也把謊兒撒的完全些!”
8.耍賴。亦指無賴的作風和行為。
明湯顯祖《牡丹亭·鬧宴》:“本院自有禁約,何處寒酸,敢來胡賴?”魯迅《故事新編·采薇》:“絕了食撒賴,可是撒賴隻落得一個自己死。”
9.責怪。
《紅樓夢》第五九回:“前日你到底燒了什麽紙?叫我姨媽看見了,要告你沒告成,倒被寶玉賴了他好些不是。”
柳溪《爬在旗桿上的人》:“您說這話不公平,耿社長!天要下雨能賴我嗎?”
10.留在某處不肯離開。
葉聖陶《多收了三五鬥》:“小孩給賽璐珞的洋囝囝、老虎、狗,以及紅紅綠綠的洋鐵銅鼓、洋鐵喇叭勾引住了,賴在那裏不肯走開。”
巴金《家》三十:“三哥,你說走,為什麽又賴在這兒?”
11.壞;差。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其風俗惡賴如此。”
老舍《茶館》第一幕:“大茶館,老裕泰,生意興隆真不賴。”
楊朔《永定河紀行》:“我幹活比誰賴?”
12.幸而;幸虧。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唐薛能《晚春》詩:“賴指清和櫻筍熟,不然愁殺暮春天。”
《類說》卷五五引《大酒清話·教坊進口號》:“賴是五百年間生一個,若是一年生一個,教朝廷怎生奈何?”
13.通“懶”。懶惰。
《孟子·告子上》:“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
焦循正義引阮元曰:“賴即嬾。”
晉陸雲《與楊彥明書》:“吾既常羸,閒來體中亦恒少賴。”
鄭澤《夏日感興次鈍根韻即以奉寄》:“但得倉箱盈,子弟或多賴。”
14.通“厲”。禍患,有害於。
漢桓寬《鹽鐵論·毀學》:“故舜受堯之天下,太公不避周之三公,茍非其人,簞食豆羹猶為賴民也。”
15.通“厲”。惡瘡病。
《史記·刺客列傳》“豫讓又漆身為厲”唐司馬貞索隱:“癘音賴。賴,惡瘡病也。凡漆有毒,近之多患瘡腫,若賴病然,故豫讓以漆塗身,令其若癩耳。”然厲賴聲相近,古多假‘厲’為‘賴’,今之‘癩’字從‘疒’,故楚有賴鄉,亦作‘厲’字。
16.通“藾”。植物名。通稱藾蒿。
17.古國名。在今湖北省隨州市。
《左傳·桓公十三年》:“楚子使賴人追之,不及。”
杜預註:“賴國,在義陽隨縣。”
18.古地名。
春秋齊邑。在今山東聊城西。
《左傳·哀公十年》:“毀高唐之郭,侵及賴而還。”
《史記·齊太公世家》:“晉趙鞅伐齊,至賴而去。”
裴駰集解引服虔曰:“賴,齊邑。”
19.姓。
阅读:1974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