耜
耜字的筆畫:11畫;
sì
ㄙˋ
〔《廣韻》詳裏切,上止,邪。〕
1.耒下鏟土的部件,初以木製,後以金屬製作,可拆卸置換。一說,耒、耜為獨立的兩種翻土農具。
《易·繫辭下》:“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
《周禮·考工記·匠人》:“匠人為溝洫,耜廣五寸,二耜為耦。”
《莊子·天下》:“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
成玄英疏:“耜,掘土具也。”
《淮南子·氾論訓》:“古者剡耜而耕。”
高誘註:“耜,臿屬。”
2.泛指農具。
《詩·豳風·七月》:“三之日於耜。”
朱熹集傳:“於耜,言往修田器也。”參見“耒耜”。參閱徐中舒《耒耜考》、孫常敘《耒耜的起源及其發展》、劉仙洲《中國古代農業機械發明史》。
3.用耜起土。
《周禮·秋官·薙氏》:“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繩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
阅读:124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