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訾
亦作“訿訿”。
1.謂不想使上司滿意;不稱職。
《說文·言部》:“訾,訾訾,不思稱意也……《詩》曰:‘翕翕訿訿。’”按《詩·小雅·小旻》作“潝潝訿訿”毛傳:“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稱乎上。”一說此“訾訾”義為毀謗。
朱熹集傳:“訿訿,務為毀謗也。”
《詩·大雅·召旻》:“臯臯訿訿,曾不知其玷。”
毛傳:“臯臯,頑不知道也;訿訿,窳不供事也。”
2.詆毀;誹謗。
《荀子·非十二子》:“酒食聲色之中則瞞瞞然,暝暝然;禮節之中則疾疾然,訾訾然。”
楊倞註:“謂憎疾毀訾也。”
《後漢書·翟酺傳》:“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議,翕翕訾訾,更相佐附。”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王侃》:“妹曰:‘所可慮者,東鄰鍾八耳,平日訿訿,好瑕疵鄉裏。’”
阅读:243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