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邐
(迤邐,迤邐)
亦作“迤裏”。亦作“迆邐”。
1.曲折連綿貌。
南朝齊謝朓《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宋柳永《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朱庭玉《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閑庭戶。”
3.斜延貌;延伸貌。
宋蘇軾《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銀林堰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鄭觀應《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東三省、內外蒙古迤邐而至新疆,又在在與俄接壤。”
4.緩行貌。
《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柳七官人別了眾名姬,攜著琴劍書箱,扮作遊學秀士,迤邐上路。”
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余穨僵如屍,幸賴法忍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故裏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裏歪斜走出來。”
5.漸次;逐漸。
宋蘇軾《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隻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宋賀鑄《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
《古今小說·閑雲庵阮三償冤債》:“﹝阮三﹞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阅读:1294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