諂
簡體諂字的筆畫:10畫;繁體諂字筆畫:15畫。
(諂,諂)
ch·n
ㄔㄢˇ
〔《廣韻》醜琰切,上琰,徹。〕
1.奉承;獻媚。
《禮記·少儀》:“頌而無諂,諫而無驕。”
孔穎達疏:“諂謂橫求見容。若君有盛德,臣當美而頌之也。君茍無德,則匡而救之。不得虛妄以惡為美,橫求見容。”
《論語·學而》:“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唐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是故布衣之士雖甚賤而不諂,王公大人雖甚貴而不驕。”
《古今小說·晏平仲二桃殺三士》:“三士帶劍立於殿下,昂昂自若。
晏子進退揖讓,並不諂於三士。”
魯迅《二心集·〈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譯者附記》:“驕和諂相糾結的,是沒落的古國人民的精神的特色。”
2.引申為極力滿足。參見“諂口”、“諂心”。
3.見“諂頭”。
阅读:129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