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無長物
【成語】:別無長物
【拼音】:bié wú cháng wù
【解釋】:長物:多余的東西。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示例】:他們除雙手外,~,其經濟地位和產業工人相似。 ★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反義詞】:一應俱全、應有盡有、腰纏萬貫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貧困
【英文】:ther is no more things
【成語故事】:東晉時讀書人王恭生活儉樸,不圖享受,他隨父親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他的朋友王忱去看望他,兩人相談甚歡,王忱覺得身下的竹席很好,王恭就轉手相送,自己改用草席。王忱得知後過意不去,王恭說:“吾平生無長物。”
(別無長物,別無長物)
沒有多餘的東西。後多形容空無所有。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五回:“德夫人走到他屋裏看看,原來不過一張炕,一個書桌,一架書而已,別無長物。”
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他們除雙手外,別無長物,其經濟地位和產業工人相似。”
阅读:169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