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
呀字的筆畫:7畫;
I
xiā
ㄒ〡ㄚ
〔《廣韻》許加切,平麻,曉。〕
1.空曠貌,敞開貌。
《後漢書·班固傳上》:“建金城其萬雉,呀周池而成淵。”
李賢註:“《字林》曰:‘呀,大空也。’”宋蘇軾《遊洞》詩:“忽驚溪水急,爭看洞門呀。”
清魏源《太行諸谷序》:“太行之陽,呀為諸谷。”
2.張口;張開。
《魏書·崔巨倫傳》:“五月五日時,天氣已大熱。狗便呀欲死,牛復吐出舌。”
唐皮日休《霍山賦》:“或仰而呀,有如吮空。”
宋文天祥《有感》詩:“心在六虛外,不知呀網羅。”
3.高聳。參見“呀呀”、“呀空”。
II
yā
〡ㄚ
〔《廣韻》五加切,平麻,疑。〕
1.嘆詞。
元喬吉《金錢記》第四摺:“呀!若不是前世宿緣招,焉能勾玉杵會藍橋。”
丁玲《消息》:“呀,真好!”
2.嗟嘆。
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摺:“有幾個朝的奔,暮的走,短歎長呀。命窮時鎮日價河頭賣水,運來時一朝的錦上添花。”
3.象聲詞。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摺:“猛聽得角門兒呀的一聲。”
《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她父女夫妻一見,‘呀’的一聲,就攜手大哭起來。”參見“呀呀”。
4.方言。量詞。
《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等著,咱多早晚置他兩張機,幾呀紡車子。”
III
ya
˙〡ㄚ
助詞。表示語氣。
《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纔走了一半兒呀!這叫二十鋪。”
魯迅《且介亭雜文·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現在是爆裂彈呀,燒夷彈呀之類的東西已經做出。”
老舍《黑白李》:“謝謝你呀!”逯斐《夜航》:“往年這時候,婦女們正忙著給家人預備明年一年的鞋子,特別是成天蹦呀跳的孩子們的鞋子。”
阅读:126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