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風

簡體風字的筆畫:4畫;繁體風字筆畫:9畫。

(風,風)

I

fēng

ㄈㄥ

〔《廣韻》方戎切,平東,非。〕

“飌”的今字。

1.空氣流動的現象。

《詩·鄭風·蘀兮》:“蘀兮蘀兮,風其吹女。”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詩:“隔牖風驚竹,門開雪滿山。”

茅盾《泡沫·夏夜一點鐘》:“這時候,來了一陣風。這風,像是涼,又像是熱。”

2.風教;教化。

《書·說命下》:“鹹仰朕德,時乃風。”

孔傳:“風,教也。”

《莊子·天下》:“墨翟、禽滑釐聞其風而說之,為之大過,已之大循。”

成玄英疏:“墨翟、釐,性好勤儉,聞禹風教,深悅愛之。”

唐玄宗《〈孝經〉序》:“朕聞上古,其風樸略。”

邢昺疏:“風,教也。”

3.習俗,風氣。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天子省風以作樂。”

杜預註:“省風俗,作樂以移之。”

宋葉適《宜人鄭氏墓誌銘》:“新嵊之郊,以為是北方名族能存其舊風,可效而行者也。”

《西遊記》第三三回:“那妖道:‘我大王見面錢隻要幾兩銀子,你怎麽跌一跌兒做見面錢?你別是一鄉風,決不是我這裡道士。’”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八》:“軍隊裏也不好,排擠之風甚盛,勇敢無私的一定孤立。”

4.風操,節操。

《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誌。”

唐沈亞之《上壽李大夫書》:“昔者燕昭以千金市駿骨而百代稱之……今亞之仰閣下之風而進於前,聞閣下又不以朽鈍而顧之,寧鄙人之宜顧也。”

5.猶風範,風度。

《後漢書·龐參傳》:“﹝龐參﹞勇謀不測,卓爾奇偉,高才武略,有魏尚之風。”

宋蘇軾《送水丘秀才敘》:“頭骨磽然,有古丈夫風。”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莊斸松》:“人言京師婦女,粧束醜怪。既無旗人大方之度,又無南方嬝娜之風。”

朱自清《旅行雜記》二:“一位教員風的女士走上臺來,像一道光閃在聽眾的眼前。”

6.風格流派。指某種技藝、作品或思想的特點。

《北史·李弼宇文忻等傳論》:“忻武藝之風,名高一代。”

唐韓愈《唐故江南西道觀察史王公神道碑銘》:“天子曰:‘王某之文可思,最宜為誥,有古風,豈可久以吏事役之。’”元劉祁《歸潛誌》卷五:“﹝梁詢誼﹞文章豪放,有作者風。”

7.收采。參見“風聽”。

8.任意、沒有拘束。參見“風議”。

9.聲音。

《管子·輕重己》:“吹塤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

《淮南子·原道訓》:“結激楚之遺風。”

高誘註:“遺風,猶餘聲也。”

《文選·王僧達〈祭顏光祿文〉》:“逸翮獨翔,孤風絕侶。”

李善註引《廣雅》:“風,聲也。”

10.流傳的,沒有確實根據的。參見“風聞”。

11.趨勢;情勢。

唐牛肅《紀聞·李虛》:“天下不信之徒,並望風毀拆,雖大屋大像,亦殘毀之。”

《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三年》:“時三吳承平日久,民不習戰,故郡縣兵皆望風奔潰。”

12.消息。

宋蘇舜欽《應制科上省使葉道卿書》:“至使敵國異方,聞風畏之,厭殺未形之患。”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但有知風來報的,賞銀百兩。”

《紅樓夢》第一一九回:“賈蕓慌忙跺足道:‘了不得,了不得!不知誰露了風了。’”

13.意旨。

唐韓愈《答馮宿書》:“委曲從順,向風承意,汲汲恐不得合,猶且不免雲雲,命也,可如何?”

《新唐書·張鎰傳》:“鎰按驗當免官,有司承風以死論。”參見“風旨”。

14.風波;事端。

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四章:“不許地方上壞人借故生風。”

15.景象。參見“風景”、“風光”。

16.謂獸類雌雄相誘。

《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

孔穎達疏引賈逵曰:“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

17.指獸類放逸走失。

《魏書·崔敬邕傳》:“庫莫奚國有馬百匹因風入境,敬邕悉令送還,於是夷人感附。”

18.指男女間的情愛。

元蘭楚芳《四塊玉·風情》曲:“雙漸貧,馮魁富,這兩箇爭風做姨夫。”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淩家這兩個婆娘……爭風吃醋,打吵起來。”

朱自清《中國歌謠》二:“好姊(呀)好妹吃了(什麽兒的)醋,好兄好弟搶了(誰的)風,(郎呀!)大量要寬洪。”

19.《詩》六義之一。指《詩經》中三種詩歌類型的一種,即《國風》這一部分。

《詩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風骨》:“《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誌氣之符契也。”

南朝梁劉勰《辨騷》:“自《風》《雅》寢聲,莫或抽緒,奇文鬱起,其《離騷》哉!”宋朱熹《〈詩集傳〉序》:“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裏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

20.指鄉土樂曲;民間歌謠。

《左傳·成公九年》:“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

楊伯峻註:“土風,本鄉本土樂調。”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匹夫庶婦,謳吟土風,詩官採言,樂胥被律,誌感絲篁,氣變金石。”

21.泛指詩作。

清劉大櫆《沈椒園詩序》:“沈君椒園出其平生所為詩曰《初卉集》者視余,余讀之終篇,歎嗟不能去,曰:此盛世之風也。”

22.奮起,振作。參見“風發”。

23.中醫學謂人體的病因之一。“六淫”之一,為陽邪。外感風邪常致風寒、風熱、風濕等癥。亦指急癥。如中風、痛風等。

《素問·風論》:“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

《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以日食避正殿,讀圖讖多禦座廡下淺露,中風發疾,苦眩甚。”

唐韓愈《贈太傅董公行狀》:“三年,萬榮病風,昏不知事。”

清李漁《閑情偶寄·頤養·卻病》:“如一方十藥,治風者有之,治食者有之,治勞傷虛損有之。”

24.癲狂。後作“瘋”。

宋趙與時《賓退錄》卷三:“呂吉甫在趙韓王南園,京師丐人曰‘風乞兒’者,持大扇造呂求詩,呂即書扇上。”

元楊暹《劉行首》第三摺:“將這風先生推出去。”

《西遊記》第三二回:“樵子聞言,仰天大笑道:‘你原來是個風和尚。’行者道:‘我不風啊,這是老實話。’”

25.形容人的言行十分輕狂。後作“瘋”。

《金瓶梅詞話》第二回:“西門慶笑道:‘你看這風婆子,隻是扯著風臉取笑。’”

《二刻拍案驚奇》卷八:“諸姬又來趁興,奉他不休。

沈將仕越肉麻了,風將起來。弄得諸姬皆赤手無稍可擲。”

26.指嬉戲,戲鬧。

《水滸傳》第七四回:“眾人憂得你苦,你卻在這裏風!快上山去!”明王錂《春蕪記·瞥見》:“[旦笑起介]啐,這癡丫頭又來風了。”

27.落。

《呂氏春秋·審時》:“其粟圓而薄糠,其米多沃而食之彊,如此者不風。”

高誘註:“風,落也。”

28.借風力吹(使東西乾燥或純凈)。參見“風乾”。亦指借風力吹乾的。參見“風雞”、“風肉”。

29.姓。

伏羲氏之姓。

《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

II

fèng

ㄈㄥˋ

〔《廣韻》方鳳切,去送,非。〕

1.颳風;吹。

《書·金縢》:“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

漢劉向《說苑·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2.被風吹,受風。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中軍風於澤,亡大旆之左旃。”

《孟子·公孫醜下》:“王使人來曰:‘寡人如就見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風。’”宋蘇軾《與孫叔靜書》:“屬飲藥汗後不可以風,未即詣謝,又枉使旌。”

3.引申為乘涼。

《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

何晏集解引包鹹曰:“浴乎沂水之上,風涼於舞雩之下。”

唐權德輿《司徒岐公杜城郊居記》:“濯於孱湲,風於碧鮮。”

4.教育,感化。

《詩·周南·關雎序》:“《關雎》,後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

《史記·儒林列傳》:“今陛下昭至德,開大明,配天地,本人倫,勸學脩禮,崇化厲賢,以風四方。”

宋周煇《清波雜誌》卷十一:“唯擇其好學從善者稍加崇厲,以風其餘。”

太平天國洪仁玕《資政新篇》:“試推其要,約有三焉:一以風風之;一以法法之;一以刑刑之。”

5.顯揚,表彰。

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六:“夫匹夫匹婦,固窮守誌,至死不移,事固可風矣。”

太平天國侯相《天情道理書》:“壯勇人人誌可風,豪雄勝愈蜀黃忠。”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他又敬那婆娘節烈,定了案之後,他寫了‘節烈可風’四個字,做了匾,送給李壯懸掛。”

III

fèng

ㄈㄥˋ

fěng

ㄈㄥˇ

〔《廣韻》方鳳切,去送,非。〕

通“諷”。

1.勸諫;諷諫。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嬰行至滎陽,乃與絳侯等謀,因屯兵滎陽,風齊王以誅呂氏事,齊兵止不前。”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三:“方朔數語,圓轉簡明,意其竊飲,以發此論,蓋風武帝之求長生也。”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新鄭訟》:“誰謂文章無經濟哉!故誌之以風有位者。”

2.泛指勸說。

宋範正敏《遯齋閑覽·人事》:“姑蘇馮氏三人甚相友愛。其季娶婦逾年,輒風使其夫分異。”參見“風議”。

3.諷誦。

清戴名世《程偕柳淮南遊草序》:“摹情綴景,婉麗可風。”參見“風詠”。

阅读:6299

●風(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