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
戍字的筆畫:6畫;
shù
ㄕㄨˋ
〔《廣韻》傷遇切,去遇,書。〕
1.守邊,防守。
《詩·王風·揚之水》:“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
毛傳:“戍,守也。”
《史記·陳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或述酣宴,或傷羈戍,誌不出於滔蕩,辭不離於哀思。”
前蜀韋莊《重圍中逢蕭校書》詩:“底事征西將,年年戍洛陽。”
清戴名世《竇成傳》:“廖應登領兵三千人戍桐城。”
2.守邊之事。
《詩·小雅·采薇》:“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朱熹集傳:“然戍事未已,則無人可使歸而問其室家之安否也。”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北有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
3.守邊的士兵。
《左傳·定公元年》:“城三旬而畢,乃歸諸侯之戍。”
《資治通鑒·晉海西公太和五年》:“據城部署,遣人招東西諸戍,翕然皆應之。”
4.邊防駐軍的城堡、營壘。
《晉書·庾翼傳》:“其謝尚、王愆期等,悉令還據本戍。”
宋蘇軾《雪後至臨平》詩:“落帆古戍下,積雪高如丘。”
明陸深《春雨堂隨筆》:“築長城……東西凡三千餘裏,率十裏一戍。”
5.唐代軍事區劃名。
宋王溥《唐會要·州縣分望道》:“凡天下軍有四十,府有六百三十四,鎮有四百五十,戍五百九十,守捉有三十五。”
阅读:102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