涔
涔字的筆畫:10畫;
I
cén
ㄘㄣˊ
〔《廣韻》鋤針切,平侵,崇。〕
1.雨多,澇漬。
《淮南子·說林訓》:“宮池涔則溢,旱則涸。”
高誘註:“涔,多水也。”
2.路上的積水。
《淮南子·俶真訓》:“夫牛蹄之涔,無尺之鯉;塊阜之山,無丈之材。”
高誘註:“涔,潦水也。”
3.淚流貌。
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謝惠連〈贈別〉》:“芳塵未歇席,涔淚猶在袂。”
郭沫若《歸去來·希望不要下雨》:“這母性愛,使我涔出了眼淚。”
4.魚池。
《文選·馬融〈長笛賦〉》:“於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潰。”
李善註引薛漢《韓詩章句》:“涔,漁池也。音岑。”
清毛奇齡《刻〈姜左翊文稿〉題詞》:“仰翔禽於千仞,緒晰毫芒;俯泳鱗於三涔,坐遺泃沫。”
5.水名。
《史記·夏本紀》:“九江甚中,沱涔已道,雲土、夢為治。”
裴駰集解:“孔安國曰:‘沱,江別名。
涔,水名。’鄭玄曰:‘水出江為沱,漢為涔。’”
II
qián
ㄑ〡ㄢˊ
〔《集韻》慈鹽切,平鹽,從。〕
積柴木於水中以捕魚。
《爾雅·釋器》:“槮,謂之涔。”
郭璞註:“今之作‘槮’者,聚積柴木於水中,魚得寒,入其裏藏隱,因以簿圍捕取之。”
阅读:128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