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癡不聾
【成語】:不癡不聾
【拼音】:bù chī bù lóng
【解釋】:人不傻,耳朵也不聾。常與“不成姑公”連用,意為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阿婆阿公。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示例】:鄙諺有之:“~,不作家翁。” ★《資治通鑒·唐紀代宗大歷二年》
【近義詞】:裝聾作啞
【反義詞】:
【英文】: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郭子儀多次打敗叛軍,使唐王朝轉危為安。唐代宗將女兒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暖,小兩口吵架,郭暖說了幾句氣話,升平公主就回家告狀。郭子儀帶郭暖向唐代宗請罪,唐代宗笑著答道:“不癡不聾,不做家翁,下一輩吵架何必計較?”
(不癡不聾,不癡不聾)
古代諺語。語本《太平禦覽》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諺雲:不聰不明,不能為王;不瞽不聾,不能為公。”本指公卿的度量,後常與“不成姑公”等連用,謂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好阿婆阿公。意指長輩要寬宏大量。
《隋書·長孫平傳》:“臣不勝至願,願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寬裕之德。鄙諺曰:‘不癡不聾,未堪作大家翁’。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唐趙璘《因話錄》卷一:“郭曖嘗與昇平公主琴瑟不調,曖罵公主……尚父拘曖,自詣朝堂待罪。上召而慰之曰:‘諺雲: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公,小兒女子閨幃之言,大臣安用聽?’”
《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既然如此,你我兩個便學個不癡不聾的阿姑阿翁,好讓他三人得親順親,去為人為子。”
錢鍾書《圍城》七:“人全貪小利的;‘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就算了罷。”
阅读:1674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