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餘
(無餘,無余)
1.沒有剩餘、殘留。
《詩·秦風·權輿》:“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餘。”
漢班固《西都賦》:“草木無餘,禽獸殄夷。”
許地山《綴網勞蛛·換巢鸞鳳》:“和鸞和祖鳳雖有主僕底名分,然而在他們底心識裏,這種階級底成見早已消滅無餘。”
2.指沒有餘留之物。
三國魏曹植《贈丁翼》詩:“肴來不虛歸,觴至反無餘。”
唐溫庭筠《登盧氏臺》詩:“臺高秋盡出,林斷野無餘。”
3.指沒有多餘資財。
宋秦觀《題彭景山傳神》:“﹝景山﹞年四十不幸喪明,家居無餘,而目不可治。”
4.佛教語。指無餘涅槃,謂“生死”的因果泯滅,不再受生於三界。
唐王維《大唐故大德凈覺禪師碑銘》序:“忽謂眾人,有疑皆問,我於是夜,當入無餘。”
阅读:142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