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
猝字的筆畫:11畫;
cù
ㄘㄨˋ
〔《廣韻》倉沒切,入沒,清。〕
“倅”的被通假字。
1.謂犬從草叢中突然沖出來追趕人。
《說文·犬部》:“猝,犬從艸暴出逐人也。”
2.倉猝;匆忙。
《玉篇·犬部》:“猝,言倉猝暴疾也。今作卒。”
《資治通鑒·齊明帝永泰元年》:“敬則橫刀跂坐,問詢等:‘發丁可得幾人?庫見有幾錢物?’詢稱‘縣丁猝不可集’。”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三:“大抵民情幽隱,猝難畢達。”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畫壁》:“女大懼,面如死灰……乃啟壁上小扉,猝遁去。”
何垠註:“猝同‘卒’,倉卒也。”
3.突然;忽然。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六:“張生猝病,﹝紅娘﹞與鶯往視疾。”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狐嫁女》:“一更向盡……見一青衣人,挑蓮燈,猝見公,驚而卻退。”徐遲《哥德巴赫猜想》六:“一種猝發的疾病臨到他的身上。他眩暈,他休克,一個倒栽蔥,從上空摔到地上。”
4.指突然發生的情況。
宋蘇舜欽《推誠保德功臣太子太保韓公行狀》:“嶺南蠻寇邊……公奏置廣南東西路鈐轄司。委以便宜,專用土兵鎮守,北兵不徙瘴癘之地,而有以應猝。”
5.立刻;即時。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安市人顧惜其家,人自為戰,未易猝拔。”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鳳仙》:“大姑寄語官人:好事豈能猝合……但緩時日以待之。”
魯迅《墳·人之歷史》:“﹝林那﹞著《天物系統論》,悉名動植以臘丁,立二名法,與以屬名與種名二……惟天物繁多,不可猝盡,故每見新種,必與新名。”
6.見“猝嗟”。
阅读:158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