裒
裒字的筆畫:12畫;
I
póu
ㄆㄡˊ
〔《廣韻》薄侯切,平侯,並。〕
1.聚集。
《詩·小雅·常棣》:“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毛傳:“裒,聚也。”
2.引申為聚斂;搜集。
《新唐書·元載傳》:“又與王縉請以河中為中都,裒關輔河東十州稅奉京師。”
《明史·夏萬亨傳》:“時同死者六人,其一人失其姓名。
建昌人哀其忠,裒而瘞之,表曰‘六君子之墓’。”
周作人《知堂回想錄·〈秋草閑吟〉序》:“時作小詩,顧七八年來得輒棄去,雖裒之可得一小帙,而已多付之腐草矣。”
3.眾多。
《詩·周頌·般》:“敷天之下,裒時之對。”
鄭玄箋:“裒,眾;對,配也。遍天之下,眾山川之神皆如是配而祭之。”
4.減少。
5.通“俘”。俘虜。
《詩·商頌·殷武》:“深入其阻,裒荊之旅。”
鄭玄箋:“謂逾方城之隘,克其軍率而俘虜其士眾。”
II
yòu
〡ㄡˋ
同“褎”。
III
bāo
ㄅㄠ
同“褒”。
阅读:109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