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
殳字的筆畫:4畫;
shū
ㄕㄨ
〔《廣韻》市朱切,平虞,禪。〕
亦作“杸”。
1.古代兵器。杖屬。以竹或木製成,八棱,頂端裝有圓筒形金屬,無刃。亦有裝金屬刺球,頂端帶矛的。多用作儀仗。
《說文·殳部》:“殳,以杖殊人也。
《禮》:‘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於兵車,旅賁以先驅。’”
《詩·衛風·伯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毛傳:“殳,長丈二而無刃。”
《文選·張衡〈西京賦〉》:“但觀罝羅之所罥結,竿殳之所揘畢。”
薛綜註:“殳,杖也。八棱,長丈二而無刃。或以木為之,或以竹為之。”
唐白居易《題座隅》詩:“手不任執殳,肩不能荷鋤。”
《新唐書·儀衛誌上》:“廂別二百五十人執殳,二百五十人執叉。”
清何觀瀾《西炮臺行》:“父偕子兮婦隨夫,兄執矛兮弟執殳。”
《清史稿·輿服誌四》:“皇帝大駕鹵簿……次戟四,殳四。”
2.秦書八體之一。
南朝齊蕭子良《古今篆文體》:“古者文既記笏,武亦書殳。”參見“殳書”。
3.古代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工具。
《說文·舟部》:“般,辟也。象舟之旋。從舟,從殳。殳,所以旋也。”
段玉裁註:“殳,謂所以刺船者也。”
宋郭忠恕《佩觿》卷中:“般,象舟之後殳以進之。”
4.姓。見《書·舜典》。
阅读:128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