歿

ok8.org > 漢字/字典 > 歿

簡體歿字的筆畫:8畫;繁體歿字筆畫:8畫。

(歿,歿)

ㄇㄛˋ

亦作“歾”。

1.死,去世。

《國語·晉語四》:“管仲歿矣,多讒在側。”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伯樂既歿兮,驥將焉程兮?”

《周書·鄭孝穆傳》:“父叔四人並早歿。”

《紅樓夢》第六三回:“﹝賈敬﹞系道教中吞金服砂,燒脹而歿。”

2.終,終了。

《國語·晉語七》:“公使祁午為軍尉,歿平公,軍無秕政。”

韋昭註:“歿,終也。”

《墨子·非命上》:“古者湯封於亳……諸侯與之,百姓親之,賢士歸之。未歿其世,而王天下,政諸侯。”

3.消滅。

《後漢書·耿恭傳》:“恭遣司馬將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騎多,皆為所歿。”

4.通“沒”。隱沒;淪沒。

唐李白《安州應城玉女湯作》詩:“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因歿虜中,不知存亡。”

清無名氏《固山貝子平浙紀略》:“顧山賊已掃,而海寇尚不時出歿。”

5.通“刎”。

《呂氏春秋·上德》:“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請先死以除路。’還歿頭前於孟勝。”

於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呂氏春秋二》引王念孫曰:“歿之言刎也。”

於省吾《離俗》:“﹝賓卑聚﹞每朝與其友俱立乎衢,三日不得,卻而自歿。”

陳奇猷校釋引俞樾曰:“歿當為刎……古人每借歾為刎,此又作歿者,歿即歾之或作體也。

《高義》篇:‘歿頭乎王廷。’歿亦當為刎。”

阅读:1367

●歿(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