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
1.誠摯貌。
漢司馬遷《報任安書》:“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
三國魏繁欽《定情詩》:“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唐孟簡《惜分陰》詩:“業廣因苦功,拳拳誌士心。”
明方孝孺《題太史公手帖》:“將辭京師時,所發詞意重厚,拳拳以古賢哲之事見勉。”
吳詠湘《憶修水》:“我想像著你依然懷著那拳拳的忠心,用有力的臂膀揮舞著建設者的鎯頭。”
2.勤勉貌。
《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今數遭變異,穀價數倍,憂惶晝夜,不安坐臥,而欲先營外封,違慈母之拳拳乎!”李賢註:“拳拳,猶勤勤也。”
唐柳宗元《天爵論》:“拳拳於得善,孜孜於嗜學。”
清《今世說·德行》:“孫幼闇少貧,訓童子學,拳拳忘勞,有不率教,則撻之。”
3.眷愛貌。
漢劉向《列女傳·魏芒慈母》:“拳拳若親。”
唐白居易《訪陶公舊宅》詩:“每讀《五柳傳》,目想心拳拳。”
魯迅《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我知道這失明的母親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
4.彎曲貌。
《古文苑·李陵<錄別>詩之二》:“爍爍三星列,拳拳月初生。”
章樵註:“拳拳,曲貌。”
《水滸傳》第十二回:“夾腦連頭,盡長拳拳彎彎螺髮。”
阅读:148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