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民如子
【成語】:視民如子
【拼音】:shì mín rú zǐ
【解釋】:把百姓看得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形容愛民。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三年》:“吳光新得國,而親其民,視民如子,辛苦同之,將用之也。”
【示例】:其在軍州傾心士的意思" href="dictscitmkgi1ez3.html">下士,~,無約而視附,不言而條理。 ★唐·張說《河西節度副大使鄯州都督安鄉神道碑》
【近義詞】:愛民如子、視人如子
【反義詞】: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公子僚當上吳王,長子光心存怨恨,他設宴讓專諸扮作廚師殺掉吳王,自己成為吳王闔閭。他任用伍子胥為相國,任用孫武為將軍,特別註意自己的一舉一動,生活十分儉樸,視民如子,幾年後,吳國就成為強國
(視民如子,視民如子)
《左傳·昭公三十年》:“吳光新得國,而親其民,視民如子,辛苦同之,將用之也。”
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卷十二:“﹝劉文饒﹞稍遷南陽太守,視民如子,怒不形顏,口無疾言。”
宋王暐《道山清話》:“伏願皇帝陛下,愛國如身,視民如子。”亦作“視人如子”。
唐張說《河西節度副大使鄯州都督安鄉神道碑序》:“其在軍州,傾心士的意思" href="dictscitmkgi1ez3.html">下士,視人如子,無約而親附,不言而條理。”
阅读:157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