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
俱字的筆畫:10畫;
I
jù
ㄐㄩˋ
〔《廣韻》舉朱切,平虞,見。〕
1.偕同;在一起。
《孟子·告子上》:“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宋趙汝茪《漢宮春》詞:“湖間舊時飲者,今與誰俱?”秦牧《一九七七年的晨鐘》:“江河挾泥沙以俱下,顏色混沌,但是到了一定地段,流水又顯得澄清了。”
2.一樣;等同。
《素問·三部九候論》:“所謂後者,應不俱也。”
王冰註:“俱,猶同也,一也。”
唐韓愈《示兒》詩:“嗟我不修飾,事與庸人俱;安能坐如此,比肩於朝儒?”清顧炎武《松江別張處士愨王處士煒暨諸友人》詩:“薄俗吳趨最,危巇蜀道俱。”
3.全部;都。
《論語·憲問》:“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
唐杜甫《送從弟亞赴安西判官》詩:“宗廟尚為灰,君臣俱下淚。”
沈從文《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每家俱有兵役,可按月各自到營上領取一點銀子,一份米糧。”
4.具有;具備。
漢王充《論衡·物勢》:“五藏在內,五行氣俱。”
唐杜甫《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禦》:“年未三十忠義俱,骨鯁絕代無。”
II
jū
ㄐㄩ
〔《廣韻》舉朱切,平虞,見。〕
姓。
晉有俱石公,唐有俱文珍。見《晉書·石勒載記》、《舊唐書·宦官傳》。
阅读:206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