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
1.謹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
《漢書·魏相傳》:“願少慎事自重,臧器於身。”
宋曾鞏《都官員外郎曾君墓誌銘》:“其家故貧,然君為人節廉自重。”
明方孝孺《送吏部員外郎龔彥佐序》:“予少行天下,求自重之士與之遊而不可得。”
2.自己重視。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論》:“欒布哭彭越,趣湯如歸者,彼誠知所處,不自重其死。”
《梁書·文學傳下·劉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於沈約。”
3.擡高自己的身價或地位。
《三國誌·魏誌·華佗傳》:“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唐元稹《敘詩寄樂天書》:“由是諸侯敢自為旨意,有羅列兒孩以自固者,有開導蠻夷以自重者。”
《西遊補》第九回:“行者又看冊子,和議已決,秦檜挾金人以自重。”
4.書簡習用套語。意謂自珍自愛。
宋蘇軾《與蹇序辰書》之二:“惟萬萬為國自重。”
明方孝孺《與鄭叔度書》之五:“臨紙悵塞,惟千萬自重不宣。”
清劉大櫆《再與左君書》:“惟萬萬自重不宣。”
5.自累。
《詩·小雅·無將大車》:“無思百憂,祇自重兮。”
鄭玄箋:“重,猶累也。”
6.物體自身的重量。
阅读:131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