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無蹤跡
【成語】:杳無蹤跡
【拼音】:yǎo wú zōng jī
【解釋】:一點蹤跡都沒有。謂不知去向。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無蹤跡,叫了幾聲不應。”
【示例】:四面搜尋,~。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二回
【近義詞】:杳無蹤影
【反義詞】: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人或事物等
【法文】:disparaǐtre sans laisser de trace
亦作“杳無蹤蹟”。
1.宋黃休復《茅亭客話·好畫虎》:“或一日夜分,開莊門出去,杳無蹤跡。”
《水滸傳》第四三回:“李逵叫娘喝水,杳無蹤跡,叫了幾聲不應。”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次日越澗尋訪,杳無蹤跡。”徐遲《火中的鳳凰》:“漢代竹簡和北京人頭蓋骨杳無蹤跡。”
2.一點蹤跡都沒有。謂不知去向。
宋黃休復《茅亭客話·好畫虎》:“或一日夜分,開莊門出去,杳無蹤跡。”
《水滸傳》第四三回:“李逵叫娘喝水,杳無蹤跡,叫了幾聲不應。”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次日越澗尋訪,杳無蹤跡。”徐遲《火中的鳳凰》:“漢代竹簡和北京人頭蓋骨杳無蹤跡。”
阅读:196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