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
亦作“黑黯”。
1.沒有光。
唐李商隱《雜纂》:“不得黑暗獨自出行。”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續黃粱》:“胸中冤氣扼塞,距踴聲屈,覺九幽十八獄,無此黑黯也。”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黑暗悶熱的小屋裏死一般沈寂。”
2.比喻社會落後、政治腐敗。
茅盾《色盲》二:“他想到趙筠秋的家世,一幅官僚家庭的黑暗而冷酷的活動影片便呈現在眼前。”
魏巍《壯行集·為共產主義理想而鬥爭》:“一個備受淩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的中國,已經變成社會主義的光明的中國。”
3.犀角的別稱。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毛篇》:“或雲犀角通者是其病。然其理有倒插、正插、腰鼓插。倒者一半已下通,正者一半已上通,腰鼓者中斷不通。故波斯謂牙為白暗,犀為黑暗。”
宋蘇軾《送喬施州》詩:“雞號黑暗通蠻貨,蜂鬧黃連採蜜花。”自註:“胡人謂犀為黑暗。”
阅读:119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