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藉

ok8.org > 詞典 > 狼藉

1.縱橫散亂貌。

《史記·滑稽列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

唐元稹《夜坐》詩:“孩提萬裏何時見?狼籍家書臥滿床。”

清翟灝《通俗編·獸畜》:“﹝蘇鶚《演義》﹞狼藉草而臥,去則滅亂。故凡物之縱橫散亂者,謂之狼藉。”

朱自清《背影》:“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2.指多而散亂堆積。

唐陳子昂《上西蕃邊州安危事》:“屯田廣遠,倉蓄狼籍,一虜為盜,恐成大憂。”

清劉大櫆《乞裏人共建義倉引》:“故雖粟米狼藉,而終歲之用,猶苦其不給。”

3.喻行為不檢,名聲不好。

《後漢書·張酺傳》:“﹝竇景﹞遣掾夏猛私謝酺曰:‘鄭據小人,為所侵冤。聞其兒為吏,放縱狼藉。取是曹子一人,足以驚百。’”

《舊唐書·劉崇魯傳》:“前日杜太尉狼籍,為朝廷深恥。”

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漢武遣繡衣直指,桓帝遣八使,皆以守宰狼籍,盜賊公行,出於無術,行此下策。”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初集·珊珊》:“邑之仕宦眷屬,聞之鹹不平,聲名益狼籍。”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三章:“聲名狼藉了,還有人要我教書嗎?”

4.形容困厄、窘迫。

宋司馬光《遺表》:“今潰敗失亡,狼藉如此,而建議行師之人,晏然曾無愧畏,或更蒙寵任。”

明馮夢龍《智囊補·術智·徐道覆》:“嗚呼,奇才策士鬱鬱不得誌,而狼籍以死者比比矣。”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三集·西泠太瘦生偶記》:“狼籍煙花十七春,不堪回首墮紅塵。”

5.猶糟蹋。

唐李商隱《雜纂》:“狼籍米穀。”

明王衡《鬱輪袍》第六摺:“謝賢王肯作媒,勞重恁牽傀儡,可惜狼藉了王陽氣力。”

《古今小說·梁武帝累修歸極樂》:“範道在寺多年,一世奉齋,並不敢有一毫貪慾,也不敢狼籍天物。”

6.猶折磨。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折獄》:“世之折獄者,非悠悠置之,則縲繫數十人而狼籍之耳。”

何垠註:“狼籍之,言磨折之至於憊也。”

《天雨花》第二五回:“可憐兒女猶髫少,離卻娘親怎得生?當然狼籍都斷送,絕了亡夫後代根。”

阅读:1692

●狼藉(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