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
簡體視字的筆畫:8畫;繁體視字筆畫:11畫。
(視,視)
shì
ㄕˋ
〔《廣韻》常利切,去至,禪。〕
〔《廣韻》承矢切,上旨,禪。〕
1.看。
《易·履》:“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
《荀子·勸學》:“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周侯中坐而歎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
唐韓愈《上襄陽於相公書》:“手披目視,口詠其言,心惟其義。”
2.觀察;審察。
《國語·晉語八》:“叔魚生,其母視之。”
韋昭註:“視,相察也。”
《史記·李將軍列傳》:“嘗深入匈奴二千餘裏,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過。”
清魏源《聖武記》卷六:“雍正九年,緬與景邁交鬨,景邁使至普洱求貢,乞視南掌、暹羅。”
3.監視;督察。
唐韓愈《曹成王碑》:“一吏軌民,使令家聽戶視,姦宄無所宿。”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一:“呂好問為右丞,特賜金帶。
高宗面諭曰:‘此帶朕自視上方工為之。’蓋特恩也。”
4.探望。
《論語·鄉黨》:“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參見“視疾”。
5.看待;對待。
《左傳·成公三年》:“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乃改秀童名金秀,用己之姓,視如親子。”
《東歐女豪傑》第一回:“視國恥如鴻毛,棄人權若敝屣。”
6.照顧;照料。
《國語·晉語八》:“﹝叔魚母﹞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遂不視。”
韋昭註:“不自養視。”
《後漢書·劉虞傳》:“青徐士庶避黃巾之難歸虞者百餘萬口,皆收視溫恤,為安立生業。”
宋蘇軾《石菖蒲贊序》:“顧恐陸行不能致也,乃以遺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視之。”
7.囑咐;教導。
《晏子春秋·雜下二九》:“吾恐死而俗變,謹視爾家,毋變爾俗也。”
《儀禮·鄉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
鄭玄註:“視之,當教之。”
賈公彥疏:“雲當教之者,謂教其釋筭安置左右及數筭告勝負之事,亦教之也。”
8.治理;處理。
《史記·秦本紀》:“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弔祠,視喪事。”
唐元稹《冊文武孝德皇帝赦文》:“明皇承之,能大其業,六戎八蠻,罔不貢奉。由是庶尹弛政,庶吏弛刑,視人不勤,視盜不謹,燕寇勃起,洞無藩籬。”
宋王安石《上蔣侍郎書》:“加公庭兼視之初,賓遊接武之際,雖神明之政,尚或未周。”參見“視朝”。
9.比照,比擬。
《禮記·檀弓下》:“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
孔穎達疏;“凡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
趙岐註:“視,比也。”
宋陳亮《勉強行道大有功》:“武帝雄材大略,傑視前古,其天資非不高也。”
《清史稿·高宗紀四》:“戊寅,命正一真人視三品秩。”
10.引申為好比。
唐韓愈《駑驥》詩:“借問價幾何,黃金比嵩丘。借問行幾何,咫尺視九州。”
11.比較。
《呂氏春秋·仲秋》:“量小大,視長短,皆中度。”
金王若虛《文辨》:“且宋文視漢唐百體皆異,其開廓橫放,自一代之變。”
《續資治通鑒·元成宗大德元年》:“北岸故隄,其水視田高三四尺或高下不等。”
李大釗《戰後之婦人問題》:“婦人的判斷知識實視男子為貧弱。”
12.效法。
《書·太甲中》:“王懋乃德,視乃厥祖。”
孔傳:“言當勉修其德,法視其祖而行之。”
13.活;生存。
《管子·樞言》:“凡萬物陰陽,兩生而參視。”
《呂氏春秋·重己》:“無賢不肖,莫不欲長生久視。”
高誘註:“視,活也。”
陳奇猷校釋:“生則有視,死則無視,故高謂視為活也。”
清顧炎武《贈路舍人澤溥》詩:“汀江失警蹕,一死魂猶視。”
14.接納。
《禮記·坊記》:“故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
鄭玄註:“不視猶不內也。”
15.引申為理睬。
唐李德裕《次柳氏舊聞》:“高力士奏曰:‘陛下初登鴻業,宰相請事,當面言可否。而崇亟言之,陛下不視,臣恐宰臣必大懼。’”
16.周時諸侯使卿以大禮代謁天子。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殷覜曰視。”
鄭玄註:“殷覜,謂一服朝之歲,以朝者少,諸侯乃使卿以大禮眾聘焉。”
17.通“示”。以事或物示人。
《詩·小雅·鹿鳴》:“視民不恌。”
鄭玄註:“視,古示字也。”
《漢書·食貨誌下》:“毋與天下爭利,視以儉節,然後教化可興。”
顏師古註:“視讀曰示。”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中興之十三祀,有來自海外,忽出紫雲樓帶,止以四銙視吾。”
18.通“指”。參見“視撝”。
19.水名。即涀水。在今河南省葉縣西。
《山海經·中山經》:“東流註於視水。”
20.姓。
晉代有視連。見《晉書》。
阅读:206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