趯
趯字的筆畫:21畫;
I
tì
ㄊ〡ˋ
〔《廣韻》他歷切,入錫,透。〕
1.跳。
宋梅堯臣《觀居寧畫草蟲》詩:“躍者趯其股,顧者註其目。”參見“趯趯”。
2.踢。
唐呂巖《絕句》之十七:“趯倒葫蘆掉卻琴,倒行直上臥牛岑。”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一日,至保康門,遇五少年趯氣毬,伍生素亦習此,即從少年趯之。”
《宋史·劉錡傳》:“兀朮怒曰:‘劉錡何敢與我戰,以吾力破爾城,直用靴尖趯倒耳。’”清黃遵憲《將之日本題半身寫真寄諸友》詩:“諸公未見靴尖趯,待我扶桑濯足來。”
3.擊;敲。
《元典章·刑部四·打死妻》:“﹝趙驢馬﹞用拄杖隔箔帳將妻哇哇頭上趯了一下,在後因洗頭風搐身死。”
4.書法筆劃之一。筆鋒上出者謂之趯。
明無名氏《蒙泉雜言》:“側分而為趯,勒分而為啄,為策。”
清錢泳《履園叢話·書學·隸書》:“真書祖源,實基於此,迨鍾傅一出,又將漢隸變為轉折,畫平豎直,間用鉤趯,漸成楷法,謂之真書。”
鄧拓《三家村劄記·有法與無法》:“向上挑為趯,向左挑為啄,向右挑為策。”
5.通“籊”。參見“趯趯”。
II
yuè
ㄩㄝˋ
〔《集韻》弋灼切,入藥,以。〕
同“躍”。
《漢書·李尋傳》:“湧趯邪陰,湛溺太陽。”
顏師古註:“趯字與‘躍’同。”
阅读:107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