黦
黦字的筆畫:20畫;
I
yuè
ㄩㄝˋ
〔《廣韻》於月切,入月,影。〕
〔《廣韻》紆物切,入物,影。〕
“宛”的被通假字。
1.出現汙跡,玷汙。
晉周處《風土記》:“梅雨沾衣服敗黦。”
前蜀韋莊《應天長》詞:“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
清龔自珍《南鄉子》詞:“梅雨好淒涼,黦我丹青一扇香。”
梁啟超《蝶戀花·春盡感事送歸者》詞:“金縷低迷濃作絮。擱了簾櫳,黦了春庭宇。”
2.黃黑色。
後蜀毛熙震《後庭花》詞:“自從陵谷追遊歇,畫梁塵黦。”
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蛇跗琴者,琴古而漆黦,則有紋如蛇之跗,蓋大內珍藏寶器也。”
魯迅《書信集·致陶亢德》:“有人失足僕地,或面沾汙黦而不自知,見者便覺大可笑。”
II
yè
〡ㄝˋ
〔《廣韻》於歇切,入月,影。〕
色澤變壞。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七月中摘,深色鮮明,耐久不黦,勝春種者。”
清郭傳璞《鳳凰臺上憶吹簫·題小螺庵病榻憶語》詞:“檢點舊時遺稿,囊紅麝墨黦香銷。”
阅读:130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