鰈
簡體鰈字的筆畫:17畫;繁體鰈字筆畫:20畫。
(鰈,鰈)
I
dié
ㄉ〡ㄝˊ
〔《廣韻》吐盍切,入盍,透。〕
〔《集韻》達協切,入帖,定。〕
亦作“鰨”。
魚名。比目魚的一類。即鰈科比目魚。體側扁,像薄片,長橢圓形,有細鱗,兩眼都在右側。生活在淺海中,左側向下臥在沙底。
《爾雅·釋地》:“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
郭璞註:“狀似牛脾,鱗細,紫黑色,一眼,兩片相合乃得行,今水中所在有之。
江東又呼為王餘魚。”
陸德明釋文:“鰈,本或作鰨。”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封禪》:“然則西鶼東鰈,南茅北黍,空談非徵,勳德而已。”
清方文《品魚·下品·鰈》詩題註:“鰈,即比目魚,一雲鞋底魚。鰈猶屧也,故名。”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鰈》:“鰈,一作鰨,大者長二尺許,左側面甚發達,色淡黑,有淡褐色斑點,兩眼俱在其前。”
II
zhá
ㄓㄚˊ
〔《集韻》實洽切,入洽,崇。〕
見“魻鰈”。
阅读:134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