跼
跼字的筆畫:14畫;
(跼,局)
jú
ㄐㄩˊ
〔《廣韻》渠玉切,入燭,群。〕
1.屈曲不伸。
《後漢書·李固傳》:“亭長歎曰:‘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跼,地厚不敢不蹐。’”李賢註:“跼,曲也。”
唐曹唐《病馬五首呈鄭校書章三吳十五先輩》詩之二:“隴上沙蔥葉正齊,騰黃猶自跼羸蹄。”
宋範成大《謁南嶽》詩:“松樛唐季枝,柏跼隋初根。”
清鄒在衡《江南行》:“羞者目,嘶者聲,顫者肉,跼者肢。”
2.謂履行險阻。
《文選·顏延之〈北使洛〉詩》:“改服飭徒旅,首路跼險難。”
呂向註:“跼,履艱難也。”
3.指險阻,險要。
唐杜甫《三川觀水漲二十韻》:“人寰難容身,石壁滑側足。雲雷此不已,艱險路更跼。”
4.小心翼翼,謹慎從事貌。
唐杜甫《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迴首追談笑,勞歌跼寢興。”
清吳泰來《十八盤》詩:“淩虛步彌跼,造極神乃王。”
5.馬行不進貌。
《西京雜記》卷四:“滕公駕至東都門,馬鳴跼,不肯前。”
南朝齊謝朓《白馬篇》之一:“驥子跼且鳴,鐵陣與雲平。”
6.局限於;囿於。
南朝宋顏延之《赭白馬賦》:“跼鑣轡之牽制,隘通都之圈束。”
唐元稹《制誥序》:“拘以屬對,跼以圓方,類之於賦判者流,先王之約束蓋掃地矣。”
清邵嗣宗《從軍行贈別徐生淦》:“男兒輕萬裏,安能跼檐楹。”
7.見“跼跼”。
8.舉,提起。參見“跼足”。
阅读:112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