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繈

簡體繈字的筆畫:17畫;繁體繈字筆畫:17畫。

(參見繈)

qi·ng

ㄑ〡ㄤˇ

〔《廣韻》居兩切,上養,見。〕

1.背負嬰兒用的寬帶。

《說文·衣部》:“繈,負兒衣。”

段玉裁註:“古繈褓字,從糸,不從衣淺人不得其解,而增繈篆於此。”

2.用背負嬰兒的寬帶背負。

漢賈誼《新書·胎教》:“成王生,仁者養之,孝者繈之。”

《大戴禮記·保傅》“昔者周成王幼,在繈褓之中”王聘珍解詁引唐張守節《史記正義》:“繈,約小兒於背而負行。”按今本《史記·魯周公世家》作“強”。

明何景明《憂旱賦》:“肆負耇而繈幼兮,或轉徙而亡匿。”

3.穿錢用的繩索,借指錢貫。

《新唐書·魏徵傳》:“市物繈屬於廛,遞子背望於道。”參見“繈屬”。

簡體繈字的筆畫:17畫;繁體繈字筆畫:17畫。

(繈,繈)

qi·ng

ㄑ〡ㄤˇ

1.繩索。特指穿錢的繩索。亦指穿好繩的錢貫。

《管子·國蓄》:“則市糴釜十繈。”

《漢書·食貨誌下》:“萬室之邑必有萬鍾之臧,臧繈千萬。”

顏師古註引孟康曰:“繈,錢貫也。”

《魏書·食貨誌》:“錢之為用,貫繈相屬,不假鬥斛之器,不勞秤尺之平,濟世之宜,謂為深久。”

《遼史·食貨誌下》:“歲入羨餘錢三十萬繈。”後寫作“鏹”。參閱唐顏師古《匡謬正俗·繈》。

2.通“繈”。背小兒用的布帶。

阅读:1194

●繈(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