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
角字的筆畫:7畫;
I
ji·o
ㄐ〡ㄠˇ
〔《廣韻》古嶽切,入覺,見。〕
1.牛、羊、鹿等獸類頭頂或吻前突生的堅硬骨狀物。一般細長而彎曲,上端較尖,有防禦進攻等作用。
《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
漢王充《論衡·物勢》:“鹿之角,足以觸犬。獼猴之手,足以搏鼠。然而鹿制於犬,獼猴服於鼠,角爪不利也。”
唐韓愈《和侯協律詠筍》:“見角牛羊沒,看皮虎豹存。”
秦牧《藝海拾貝·廣州城徽》:“有一隻最巨型的山羊雄立在頂端,渾身是勁,神態栩栩,那彎曲的角,圓睜的眼,飄動的髯……都給刻劃出來了。”
2.借指禽獸。
漢揚維《太玄·窮》:“山無角,水無鱗。”
範望註:“角,禽也;鱗,魚也。”
宋嶽珂《桯史·施宜生》:“余日者燕客,執事鹹餕,而汝獨孫諸儕,撤器有噫聲,若欿然不怡,此魚服而角也。”
3.牛角長得周正。
《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何晏集解:“角者,角周正,中犧牲。”
漢揚雄《法言·君子》:“牛玄騂白睟而角,其升諸廟乎,是以君子全其德。”
4.形狀像獸角的東西。腹足類等動物的觸角。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
5.形狀像獸角的東西。鷹鷂頭頂聳立的毛角。
唐杜甫《姜楚公畫角鷹歌》:“楚公畫鷹鷹帶角,殺氣森森到幽朔。”
仇兆鰲註:“《埤雅》:‘鷹鷂頂有毛角微起,今通謂之角鷹。’胡夏客曰:‘曾見角鷹,頭上有羽直豎如角。’”
6.形狀像獸角的東西。角狀的植物果實。形長者,稱“長角”;呈三角或近球形者,稱“短角”。
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上:“浙中少皁莢,澡面、涴衣,皆用肥珠子。木亦高大,葉如槐而細,生角,長者不過三數寸,子圓黑肥大,肉亦厚,膏潤於皁莢,故一名肥皁。”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穀三·大豆》:“角曰莢,葉曰藿,莖曰箕。”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六·芰實》:“其角棱峭,故謂之菱,而俗呼為菱角也。”
7.鳥嘴。“噣”的本字。
《詩·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毛傳:“雀之穿屋,似有角者。”
鄭玄箋:“物有似而不同,雀之穿屋,不似角,乃以咮。”
聞一多《古典新義·詩經通義》:“《說文》曰:‘噣,喙也。’角即噣之本字……以字義言之,獸角鳥喙,其形其質,本極相似,又同為自衛之器,故古語角之一名,獸角與鳥喙共之。”
《漢書·董仲舒傳》:“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齒者去其角,傅其翼者兩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
聞一多《古典新義·詩經通義》:“《漢書·董仲舒傳》引《古諺》曰:‘予之齒者去其角,傅其翼者兩其足。’角亦噣字。”
8.額骨。俗稱額角。
《孟子·盡心下》:“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
趙岐註:“百姓歸周若崩厥角,額角。犀厥地,稽首拜命亦以首至地也。”
楊伯峻註:“角,額角。”
北周庾信《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珠角擅奇,山庭表德,儀範清泠,風神軒舉。”
《新唐書·李密傳》:“額銳角方,瞳子黑白明澈。”
9.古時未成丁者的髮飾。頭頂兩側束髮為髻,形如牛角,故稱。
《詩·齊風·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
鄭玄箋:“總角,聚兩髦也。”
孔穎達疏:“總聚其髮以為兩角丱然兮。”
《禮記·內則》:“男角女羈。”
鄭玄註:“夾囟曰角。”
孔穎達疏:“夾囟,兩旁當角之處,留髮不翦。”
宋葉適《孺人周氏墓誌銘》:“將別,小學子翹敏者,懷以果餌,儲以方筆,或總其角,或束其帶,顧戀依依,尤以夫人為有恩。”
《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家裏一箇茶博士,姓陶,小名叫做鐵僧,自從小時綰著角兒,便在萬員外家中掉盞子。”
10.物體兩個邊沿相接的地方。
唐杜甫《奉陪鄭駙馬韋曲》詩之一:“石角鉤衣破,藤梢刺眼新。”
宋陸遊《晚雨》詩:“回頭忽陳跡,簷角掛斜陽。”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摺:“雖然是眼角兒傳情,喒兩箇口不言心自省。”
蕭紅《生死場》十四:“金枝打開小包,用剪刀剪了塊布角,縫補不認識的男人的破襪。”
11.隅,角落。
《易·晉》:“上九,晉其角。”
孔穎達疏:“‘晉其角’者,西南隅也。”
唐韓愈《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汴泗交流郡城角,築場千步平如削。”
清沈覆《浮生六記·閑情記趣》:“用宜興窯長方盆叠起一峰,偏於左而凸於右,背作橫方紋……虛一角,用河泥種千瓣白萍。”
12.引申為部分。
魯迅《書信集·致金肇野》:“但我看別人的作品,割取名作之一角者也不少。”
13.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陸地。多用於地名。如福建省有鎮海角.山東省有成山角。
14.謂張開兩角。比喻從兩旁夾攻。
《左傳·宣公十二年》:“晉人逐之,左右角之。”
杜預註:“張兩角,從旁夾攻之。”
《續資治通鑒·元泰定帝致和元年》:“命知院伊蘇岱爾……等分為三隊,張兩翼以角之,敵軍敗之。”
15.謂執其角。比喻當面迎攻。
《左傳·襄公十四年》:“於是乎有殽之師。
晉禦其上,戎亢其下……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
孔穎達疏:“角之,謂執其角也。”
楊伯峻註:“角謂執其角……引伸之,凡當面迎擊曰角,從後牽引曰掎。”
《後漢書·袁紹傳》:“大軍泛黃河以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後。”
16.古代量穀物時刮平鬥斛的用具。
《管子·七法》:“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衡石也,鬥斛也,角量也,謂之法。”
尹知章註:“角亦器量之名。”
17.平;使平。
《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正權概。”
鄭玄註:“同、角、正,皆謂平之也。”
18.包,裹。
《太平廣記》卷一三三引唐皇甫枚《三水小牘·王公直》:“所由領公直至村,先集鄰保,責手狀。皆稱實知王公直埋蠶,別無惡跡。乃與村眾及公直同發蠶坑,中唯有箔角一死人,而缺其左臂。”
19.斜。
《文選·張衡〈西京賦〉》“隅目高匡”三國吳薛綜註:“隅目,角眼視也。”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佛殿內槽東壁維摩變,舍利弗角而轉睞。”參閱張永言《語文學論集·詞語雜記》。
20.量詞。牛一頭稱一角。
明宋濂《鳳陽單氏先塋碑銘》:“上閔其勞,從之,贈田三千畝,牛七十角。”
21.量詞。份,封。
《晉書·藝術傳·索紞》:“索綏夢東有二角書詣綏,大角朽敗,小角有題韋囊角佩。”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賽兒就叫人拿著這角文書朝城上說:‘我們是萊陽縣差捕衙裏來下文書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前年蘇州接了一角刑部釘封文書;凡是釘封文書,總是斬決要犯的居多,拆開來一看,內中卻是雲南的一個案件。”
22.量詞。面積單位。古代一角為四分之一畝。
清錢泳《履園叢話·陵墓·水邱太夫人墳》:“《墳廟記》雲:在錦南鄉上錢王堡,計一十四畝一角,四面有高石塘,墳客李承禮。”
23.星宿名。即角宿。二十八宿中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一宿。
《鶡冠子·天則》:“四氣為政,前張後極,左角右鉞。”
陸佃解:“角,東方之星也。”
《呂氏春秋·圜道》:“月躔二十八宿,軫與角屬,圜道也。”舊傳為壽星。
《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參見“角宿”。
24.古樂器名。出西北遊牧民族,鳴角以示晨昏。軍中多用作軍號。
《通典·樂一》:“蚩尤氏帥魑魅與黃帝戰於涿鹿,帝乃命吹角為龍吟以禦之。”
《北史·齊安德王延宗傳》:“周武帝乃駐馬,鳴角收兵。”
宋徐照《宿翁靈舒幽居期趙紫芝不至》詩:“月遲將近曉,角盡即聞鐘。”
清王韜《甕牖餘談·張秉中事》:“張又誤以為賊匪復集,亦鳴角應之,彼此交轟,天明始止。”
陳毅《雪中野營聞警》詩:“遙聞故壘吹寒角,持槍倚枕到天明。”
25.數學名詞。從一點引出的兩條直線所形成的,或從一條直線上展開的兩個平面或從一點上展開的多個平面所形成的空間。如:直角;銳角;鈍角。
26.我國輔幣名。俗稱“毛”。十角等於人民幣一元。
楊朔《征塵》:“我掏出兩角錢遞給他,不知應該說什麽。”
27.舊稱銀元的十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又稱小銀元曰角子。
魯迅《吶喊·阿Q正傳》:“鄒七嫂在阿Q那裏買了一條藍綢裙,舊固然是舊的,但隻花了九角錢。”
28.同“餃”。餃子。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司文郎》:“王大悅,師事之。使庖人以蔗糖作水角。
宋啗而甘之。”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元旦》:“是日,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作角而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
II
jué
ㄐㄩㄝˊ
〔《廣韻》古嶽切,入覺,見。〕
“觳”的被通假字。
1.古代酒器。青銅製,形狀似爵而無柱,前後兩尾沿口端斜出似角,有蓋。
《禮記·禮器》:“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鄭玄註:“凡觴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
2.即觥。罰爵。罰失禮者酒的酒具。
《禮記·少儀》:“侍射則約矢,侍投則擁矢,勝則洗而以請,客亦如之,不角,不擢馬。”
鄭玄註:“角謂觥,罰爵也。”
孫希旦集解:“蓋觥以兕角為之,故亦名為角,而非四升曰角之角也。”
3.舀水器。
4.貯茶器。
五代齊己《詠茶十二韻》:“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宋林逋《夏日寺居和酬葉次公》:“社信題茶角,樓衣笐酒痕。”
5.角色;人物。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摺:“這聲音便是那二十三歲不曾娶妻的那傻角。”
巴金《家》十六:“克定便邀請劍雲參加賭博……﹝覺慧﹞心裏很不快活,想著:‘倒是我給你們拉了一個角來了。’”
6.我國戲曲演員專業分工的類別,主要根據角色類型劃分,如京劇有生、旦、凈、醜四大角。
顧篤璜《昆劇史補論·道鹹同光間蘇州昆劇的狀況》:“還有旦角小來喜、小冬至、小面阿寧等人,從蘇州到了寧波。”
7.指演員。
李克非《京劇感舊錄·由〈霸王別姬〉想到的》:“五十多年以前,想把三位社會影響很大的名角兒聚攏在一起,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顧篤璜《昆劇史補論·昆劇要創新》:“對於到農村的演出是不重視的,甚至以為好角是不屑搭江湖班的。”
8.衡量;考察。
《孫子·虛實》:“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
曹操註:“角,量也。”
《漢書·東方朔傳》:“﹝董君﹞常從遊戲北宮,馳逐平樂,觀雞鞠之會,角狗馬之足。”
顏師古註:“角猶校也。”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七:“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峞,悉於四等人內角其優者補之。”
9.較量;競爭。
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攪攪爭附託,無人角雄雌。”
《三國演義》第四四回:“正是:智與智逢宜必合,才和才角又難容。”
陶成章《浙案紀略》卷中:“孟庭乘夜逸去,欲由浙江取道回家,糾集幼時同習技擊者共來江南,收合餘燼,再興義師,與清軍一角勝負。”參見“角力”。
10.觸穿;挑出。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九:“道光二十一年,西人踞吾郡,掠耕牛為糧。一酋方屠牛,忽一牛突起,角出酋肝腸,血淥淥倒地。”
11.五聲之一。
《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
12.古以五聲與五行、五方相配,角屬東方。
《淮南子·時則訓》:“其音角。”
高誘註:“角,木也。位在東方也。”參見“五聲”。
13.姓。
漢代有角閎。見《後漢書·馮異傳》。
III
lù
ㄌㄨˋ
〔《廣韻》盧谷切,入屋,來。〕
見“角裏”。
IV
g·
ㄍㄨˇ
〔《字彙補》古酷切〕
見“角角”。
阅读:424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