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藪
(林藪,林藪)
1.山林與澤藪。
《管子·立政》:“修火憲,敬山澤,林藪積草,天財之所出,以時禁發焉。”
晉左思《魏都賦》:“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
明鄭若庸《玉玦記·賞花》:“或密或疏的林藪,葳葳蕤蕤。”
清方文《送薪行·答胡公嶠》:“侵晨持斧出,刈薪向林藪。”
2.指山野隱居的地方。
漢蔡邕《薦皇甫規表》:“藏器林藪之中,以辭徵召之寵。”
晉葛洪《抱樸子·釋滯》:“周黨麟跱於林藪,而無損孝文之刑厝也。”
唐錢起《送褚人落第東歸》詩:“漢家側席明揚久,豈意遺賢在林藪。”
清金農《蒲州劉高士隱居不仕時時斷炊作詩慰之》之一:“林藪惟知味道腴,長貧何用計華枯。”
3.比喻事物聚集的處所。
漢班固《典引》:“是時聖上……屢訪群儒,諭咨故老,與之斟酌道德之淵源,肴覈仁誼之林藪。”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裴僕射,時人謂為言談之林藪。”
阅读:110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