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
笠字的筆畫:11畫;
lì
ㄌ〡ˋ
〔《廣韻》力入切,入緝,來。〕
1.笠帽,用竹篾、箬葉或棕皮等編成,可以禦暑,亦可禦雨。
《詩·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
毛傳:“笠所以禦暑。”
《詩·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臺笠緇撮。”
毛傳:“笠所以禦雨。”
《國語·越語上》:“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靈運好戴曲柄笠,孔隱士謂曰:‘卿欲希心高遠,何不能遺曲蓋之貌。’謝荅曰:‘將不畏影者,未能忘懷。’”
《紅樓夢》第四五回:“寶玉一面說,一面摘了笠,脫了蓑,一手舉起燈來,一手遮著燈兒,向黛玉臉上照了一照,覷著瞧了一瞧,笑道:‘今兒氣色好了些。’”
2.方言。關家禽的籠子。
梁啟超《中國外交方針私議》九:“及其既入笠,從而招之,則永世不能以自拔。”如:雞笠;鴨笠。
阅读:133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