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膠

簡體膠字的筆畫:10畫;繁體膠字筆畫:15畫。

(膠,膠)

I

jiāo

ㄐ〡ㄠ

〔《廣韻》古肴切,平肴,見。〕

〔《廣韻》古孝切,去效,見。〕

1.黏性物質。用動物的皮、角等或樹脂製成,亦有人工合成者。

《周禮·考工記·弓人》:“膠也者,以為和也。”

《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如膠之粘木,豆之合黃矣。”

唐張賁《奉和襲美傷開元觀顧道士》:“鳳麟膠盡夜如何,共嘆先生劍解多。”

2.特指製成膠質的藥物。如:阿膠;驢皮膠;虎骨膠。

3.黏住;使不能移動。亦指舟船擱淺。

《莊子·逍遙遊》:“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唐王維《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詩:“漁舟膠凍浦,獵火燒寒原。”

清褚人穫《堅瓠廣集·玳瑁報恩》:“有玳瑁巨魚隨潮至灘,膠於沙際。”

魯迅《南腔北調集·論〈“赴難”和“逃難”〉》:“我們雖然也看見過許多慷慨激昂的詩,什麽用死屍堵住敵人的炮口呀,用熱血膠住倭奴的刀槍呀,但是,先生,這是‘詩’呵!”

4.牢固。

《詩·小雅·隰桑》:“既見君子,德音孔膠。”

毛傳:“膠,固也。”

5.凝滯;停留。引申為凍住。

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茍可以寓其巧智,使機應於心,不挫於氣,則神完而守固,雖外物至,不膠於心。”

宋王安石《謾成》詩:“日月不膠時易失,感今懷昔使人愁。”

《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又一個道:‘風太急了,住了風,隻怕湖膠。’又一個道:‘這太湖不愁他膠斷,還怕的是風雪。’”

6.拘泥;固執。

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今人不知所用,而膠於定法,故其術皆不驗。”

《元史·陳祖仁傳》:“如復膠於前說,動以言者為擴廓帖木兒遊說,而鉗天下之口,不幸猝有意外之變,朝廷亦不得聞,而天下之事去矣。”

清顧炎武《與李中孚書》:“聖人何以能不蹈仁而死?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而不膠於一。”

章炳麟《訄書·商鞅》:“故法家者流,則猶西方所謂政治家也,非膠於刑律而已。”

7.欺詐;詭辯。參見“膠言”。

8.古代大學之稱。

《禮記·王制》:“周人養國老於東膠。”

鄭玄註:“東膠亦大學,在國中王宮之東。”

9.姓。

殷周時有膠鬲。見《孟子》、《國語》、《呂氏春秋》等書。

II

ji·o

ㄐ〡ㄠˇ

〔《集韻》吉巧切,上巧,見。〕

見“膠膠擾擾”。

III

háo

ㄏㄠˊ

〔《集韻》乎刀切,平豪,匣。〕

戾。參見“膠加”、“膠戾”。

阅读:1259

●膠(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