躄
躄字的筆畫:20畫;
bì
ㄅ〡ˋ
1.足不能行。
《素問·痿論》:“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
王冰註:“躄,謂攣躄,足不得伸以行也。”
《文選·枚乘〈七發〉》:“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
李善註:“躄,跛不能行也。”
宋範成大《問天醫賦》:“久立則蹐,久行則躄。”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然而大勢如是者,蓋如前言,文明無不根舊跡而演來,亦以矯往事而生偏至,緣督校量,其頗灼然,猶孑與蹙焉耳。”參見“蹩躄”。
2.仆倒。
晉法顯《佛國記》:“王來見之,迷悶躄地,諸臣以水灑面,良久乃蘇。”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拘屍那揭羅國》:“捨金剛杵,悶絕躄地。久而又起。”
3.方言。躡手躡腳地行走。
魯迅《仿徨·高老夫子》:“但他並不動,因為從聲音和舉動上,便知道是暗暗躄進來的打牌的老朋友黃三。”
魯迅《故事新編·奔月》:“他悄悄地披上衣服,爬下豹皮榻,躄出堂前,一面洗臉,一面叫女庚去吩咐王升備馬。”
4.用同“擗”。捶胸。參見“躄踴”。
阅读:138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