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瘵

瘵字的筆畫:16畫;

zhài

ㄓㄞˋ

〔《廣韻》側界切,去怪,莊。〕

1.病。多指癆病。

《詩·大雅·瞻卬》:“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毛傳:“瘵,病。”

南朝宋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寢瘵謝人徒,滅跡入雲峰。”

宋王安石《乞退表》之一:“念其服勞之久,湣其攖瘵之深。”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半載後,病瘵,夜嗽不能寢。”

《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癆瘵總括》:“癆瘵陰虛蟲幹血,積熱骨蒸咳嗽痰。”註:“久病癆疾而名曰瘵。瘵者,敗也,氣血兩敗之意也。”

2.指久病憔悴。

漢蔡邕《王子喬碑》:“其疾病尪瘵者,靜躬祈福即獲祚。”

金元好問《送欽叔內翰並寄劉達卿郎中白文舉編修》詩之二:“孝子在中野,永念負甘旨。家貧親已老,形瘵心欲死。”

3.傷害,損害。

《詩·小雅·菀柳》:“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無自瘵焉。”

清龔自珍《乙丙之際箸議第一》:“幣之金與刃之金同,不十年其懼或煩兵事,賴聖天子維持元氣,建本甚厚,亦弗瘵也。”

4.災苦;衰敝。

晉木華《海賦》:“天綱浡潏,為雕為瘵。洪濤瀾汗,萬裏無際。”

唐杜甫《壯遊》詩:“大軍載草草,雕瘵滿膏肓。”

《新唐書·李泌傳》:“會澧州缺,袞(常袞)盛言南方雕瘵,請輟泌治之。”

阅读:1305

●瘵(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