膘
膘字的筆畫:15畫;
I
pi·o
ㄆ〡ㄠˇ
〔《廣韻》苻少切,上小,滂。〕
〔《廣韻》子小切,上小,精。〕
牲畜小腹兩邊之肉。
《詩·小雅·車攻》“大庖不盈”毛傳:“自左膘而射之,達於右腢為上殺。”
陸德明釋文引《三蒼》:“膘,小腹兩邊肉也。”
II
biāo
ㄅ〡ㄠ
〔《集韻》紕招切,平宵,滂。〕
亦作“臕”。
1.畜獸肥壯或其肥壯之處。
宋李新《與馮德夫書》:“馬無他損,特膘稍落,微磨破耳。”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摺:“軍罷戰,馬添膘。”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瞅那紅騸馬,膘多厚!”
2.指人肥壯。
梁斌《紅旗譜》一:“一個個膘驃楞楞的,一戳四直溜的五尺漢子,打架鬥毆,不嫌人家笑話?”
3.方言。聚精會神;盯住或纏住不放。
馬烽《飼養員趙大叔》:“大家齊了心膘住勁幹,這座大樓就能早點完工。”
《解放軍文藝》1975年第10期:“你告訴老孫,我們隊跟他膘上了。”
4.用同“鰾”。魚類體內可脹縮的囊狀物。
阅读:90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