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
迸字的筆畫:9畫;
I
bèng
ㄅㄥˋ
〔《廣韻》北諍切,去諍,幫。〕
1.散走;四散而逃。
《三國誌·蜀誌·譙周傳》:“而蜀本謂敵不便至,不作城守調度,及聞艾已入陰平,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晉書·江統傳》:“老幼繫虜,丁壯降散,禽離獸迸,不能相一。”
宋蘇舜欽《升陽殿故址》詩:“縱火寢廟平,揮戈君臣迸。”
2.指逃;奔。
《宋書·索虜傳》:“廣等矢盡力竭,大敗,廣、霸、談之等各單身迸還。”
元張壽卿《紅梨花》第二摺:“我為甚直抄過綠徑慌忙迸,我則怕遲到藍橋淹了尾生。”
3.散裂;斷裂。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桓大司馬詣劉尹,臥不起。
桓彎彈彈劉枕,丸迸碎床褥間。”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一》:“東望屏列之山,南迸成峽。”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那扯繩的皂隸用力把繩一收,隻聽格喳的一聲,那夾棍迸為六段。”
4.湧出;噴射。
《文選·潘嶽〈寡婦賦〉》:“口嗚咽以失聲兮,淚橫迸而霑衣。”
李善註:“丁儀妻《寡婦賦》曰:‘涕流迸以淋浪。’”唐白居易《琵琶行》:“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皮膚內迸出了許多惡血,毒氣洩盡,連癩瘡漸漸好了。”
5.指向外突然發出,迸發。
魯迅《仿徨·孤獨者》:“敲釘的聲音一響,哭聲也同時迸出來。”
劉亞舟《凍土》下部第四章:“愁眉苦臉的趙老瞎,嘴裏很銃地迸出一個字:‘去!’”
6.冒;頂破。
唐杜荀鶴《遊茅山》詩:“石面迸出水,松頭穿破雲。”
宋王禹偁《茶園十二韻》:“牙新撐老葉,土軟迸新根。”
清錢大昕《木棉花開》詩:“東臯幾日生意早,新芽迸土抽瑤簪。”
7.蹦;跳。
唐溫庭筠《和沈參軍招友生觀芙蓉池》:“珠墜魚迸淺,影多鳧泛遲。”
《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鄧九公聽到這裏,早迸起來嚷道:‘老弟呀,痛快煞我了!’”
《負曝閑談》第二九回:“還有一樣蝦子,拿上來用一隻磁盆扣著,及至揭開蓋,那蝦子還亂迸亂跳。”
8.掙紮。
《豆棚閑話·介之推火封妒婦》:“伯玉驚得魂飛天外,猛力一迸,忽然蘇醒,不覺乃是南柯一夢。”
《綠野仙蹤》第五六回:“少刻,脣青面黑,將身子往起一迸,大叫了一聲……就嗚呼哀哉了。”
9.繃緊;板著。
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摺:“你看那雪天王迸著一個冷臉兒。”
《金瓶梅詞話》第六九回:“伯爵見西門慶迸著臉兒,待笑說道:‘哥,你是個人,連我也瞞著起來。’”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衛朝奉也不答應,迸起了面皮,竟走進去。”
10.通“屏”。斥逐;排除。
《禮記·大學》:“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
朱熹集註:“迸,讀為屏,古字通用。迸,猶逐也。”
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今人鄙薄時文,幾欲迸諸筆墨之外,何太甚也!”太平天國洪仁玕《資政新篇》:“若每日無三個時辰工夫者,即富貴亦是惰民,準父兄鄉老擒送,迸諸絕域,以警穨風之漸也。”
11.通“屏”。憋;強忍。
《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又迸了半天,黃三溜子纔說得一句:‘職道家裏辦鹽。’”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六回:“還虧得這一嚇,把我笑都嚇退了,不然,我迸了一肚子的笑,又不敢笑出來。”
惜紅館主《續啼笑因緣》第二五回:“張口結舌,喉嚨裏迸住了一口氣。”如:迸息;迸氣。
12.通“屏”。隱藏,逃跑。參見“迸伏”、“迸走”。
13.通“併”。併合。參見“迸集”。
II
pēng
ㄆㄥ
〔《集韻》披耕切,平耕,滂。〕
使;支派。
晉幹寶《搜神記》卷十八:“吏啟不可,應不聽,迸從者還外,唯持一大刀,獨處亭中。”
阅读:138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