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
辱字的筆畫:10畫;
r·
ㄖㄨˇ
〔《廣韻》而蜀切,入燭,日。〕
1.恥辱。
《易·繫辭上》:“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荀子·仲尼》:“任重則必廢,擅寵則必辱。”
元武漢臣《生金閣》楔子:“不如隻守著農莊世業,倒也無榮無辱。”
2.汙濁;混濁。
《老子》:“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儀禮·士昏禮》:“今吾子辱,請吾子之就宮,某將走見。”
鄭玄註:“以白造緇曰辱。”
《文選·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離蔬釋蹻而享膏粱。”
李善註引張晏曰:“辱,汙也。”
3.委屈。
《左傳·襄公三十年》:“以晉國之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塗久矣。”
4.勞駕;降臨。
《左傳·昭公二年》:“晉少姜卒。公如晉,及河。
晉侯使士文伯來辭曰:‘非伉儷也。請君無辱。’”
《史記·汲鄭列傳》:“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漢劉向《說苑·正諫》:“諸侯得微有故乎?國家得微有故乎?君何為非時而夜辱?”元揭傒斯《送劉真叟赴廣東憲幕詩》序:“然余觀劉君以粹德實學、長才修名,政恐區區一掾,不足以辱劉君。”
5.玷辱;辜負。
《論語·子路》:“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史記·蒙恬列傳》:“自知必死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
唐錢起《縣內水亭晨興聽訟》詩:“磨鉛辱利用,策蹇愁前程。”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甲申殉難》:“﹝周鳳翔﹞歸寓,遺書訣父,有曰:‘男今日幸不虧辱此身,貽兩大人羞。’”
6.侮辱。
《禮記·儒行》:“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
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上:“文德後問:‘誰觸忤陛下?’帝曰:‘豈過魏徵,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宋司馬光《與王介甫書》:“或詬罵以辱之,或言於上而逐之。”
7.受恥辱。
《孟子·梁惠王上》:“南辱於楚,寡人恥之。”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唐韓愈《唐故河南令張君墓誌銘》:“君以再不得意於守令,恨曰:‘義不可更辱,又奚為於京師間!’”
8.違逆。參見“辱舉”。
9.過失。
《左傳·成公十七年》:“公使辭於二子曰:‘……大夫無辱,其復職位。’”
《左傳·定公三年》:“唐侯曰:‘寡人之過也,二三子無辱。’皆賞之。”
10.謙詞。猶承蒙。
《左傳·僖公四年》:“君惠僥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曩者辱賜書。”
唐王度《古鏡記》:“鸚鵡曰:‘辱公厚賜,豈敢忘德。’”
11.通“溽”。濕潤。
《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土潤溽暑,大雨時行”唐陸德明釋文:“辱暑,如字。本或作溽,音同,濕也。”
阅读:207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