悸
悸字的筆畫:11畫;
jì
ㄐ〡ˋ
〔《廣韻》其季切,去至,群。〕
亦作“痵”。
1.驚懼。
漢王逸《九思·悼亂》:“惶悸兮失氣,踴躍兮距跳。”
唐韓愈《南海神廟碑》:“又當祀時,海常多大風,將往皆憂慼。既進,觀顧怖悸,故常以疾為解。”
明袁宏道《雀勞利歌》:“雀勞利,雨雪至,大雀悲,小雀悸。”如:心有餘悸。
2.心跳。
《素問·氣交變大論》:“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躁悸。”
《後漢書·梁節王劉暢傳》:“肌慄心悸,自悔無所復及。”
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捧書叩頭,悸不自定。”
3.帶下垂貌。
《詩·衛風·芄蘭》:“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朱熹集傳:“悸,帶下垂貌。”一說顫動貌。
俞樾《群經平議·毛詩一》:“垂帶悸兮,乃刺之,而非美之。悸之本義為心動,引申之則凡物之動者,皆可以悸言之……詩人刺惠公雖容兮遂兮,而其垂帶乃悸然常動,正見其舉動之無節。”
4.中醫病名。心悸或驚悸一類病癥。
《漢書·酷吏傳·田延年》:“光因舉手自撫心曰:‘使我至今病悸!’”
《南史·何偃傳》:“竣時權傾朝野,偃不自安,遂發悸病,意慮乖僻。”
阅读:107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