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
坐字的筆畫:7畫;
zuò
ㄗㄨㄛˋ
〔《廣韻》徂臥切,去過,從。〕
〔《廣韻》徂果切,上果,從。〕
1.古人鋪席於地,兩膝著席,臀部壓在腳後跟上,謂之“坐”。後來把臀部平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體上以支持身體稱為“坐”。
《禮記·曲禮上》:“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
孔穎達疏:“坐亦跪也。”
晉皇甫謐《高士傳·管寧》:“管寧自越海及歸,常坐一木榻,積五十餘年,未嘗箕股,其榻上當膝處皆穿。”
唐李朝威《柳毅傳》:“密席貫坐,縱酒極娛。”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你老人家坐正,咱叔侄倆說話。”
2.使之就坐;留坐。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二子在幄,坐射犬於外,既食而後食之。”
楊伯峻註:“使射犬坐於幕外。”
《後漢書·劉寬傳》:“﹝寬﹞嘗坐客,遣蒼頭市酒。”
唐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之二:“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為帥。”
3.居留,停留。
清歸莊《黃孝子傳》:“父子坐旅中,惝怳累日,因留過歲。”
4.拒守。
《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
杜預註:“坐猶守也。”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獻書趙王章》:“秦以強弩坐羊腸之道,則地去邯鄲百二十裏。”
宋葉適《故通直郎何君墓誌銘》:“虜退,守與郡僚留金陵沙上賣酒,不敢返,君挺身坐黃悅村,招散民種稻,趣刈麥。”
5.置放。一般指把鍋、壺等放在爐火上。亦指燒煮。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五:“﹝掌櫃﹞打發他們吃過以後,才給鐵鎖他們三個坐上鍋做米飯。”
楊朔《三千裏江山》第五段:“火起來,爐子燒的通紅,上頭坐著一飯盒飯。”
老舍《龍鬚溝》第一幕:“二春,先坐點開水。”
6.乘。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少刻,沈瓊枝坐了轎子,到門首下了進來。”
老舍《龍鬚溝》第二幕:“您看,解放軍不坐三輪兒,當差的也不是走,就是騎自行車,我拉不上座兒!”參見“坐車”。
7.座。座席;座位。
《論語·憲問》:“蘧伯玉使人於孔子。
孔子與之坐而問焉。”
宋司馬光《二月三十日晚歸馬上賦詩》:“門前蹀躞金羈滿,坐上連翩玉斝飛。”
《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大家把新親讓進上房,歸坐獻茶,彼此閑話,等候花轎到門。”
8.座。指在座的人。
《後漢書·孔融傳》:“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僕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坐莫不嘆息。”
9.座。托著器物的東西。如:鐘坐。
10.座。量詞。
魯迅《熱風·智識即罪惡》:“其時跌在一坐城池裏,其中都是青綠門的房屋。”
11.犯罪;判罪。
《晏子春秋·雜下十》:“王曰:‘何坐?’曰:‘坐盜。’”
《舊唐書·徐有功傳》:“季昶鍛鍊成其罪,龐氏當坐斬,有功獨明其無罪。”
12.引申指犯有過錯。
《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學生出門久了,故鄉有如此賢士,竟坐不知,可為慚愧。”
13.連坐或反坐。
《韓非子·八說》:“明君之道,賤德義貴,下必坐上,決誠以參,聽無門戶,故智者不得詐欺。”
陳奇猷集釋:“下必坐上者,謂主官有罪,屬員不為告發,則須連坐;如告發不實,又須反坐也。”
宋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劄子》:“因任眾人耳目,拔舉疏遠,而隨之以相坐之法。”
清姚鼐《李斯論》:“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禁遊宦之民。”
王先謙註:“坐,謂連坐。”
14.爭訟;對質。
《晏子春秋·問下二六》:“言不相坐,行不相反。”
吳則虞集釋:“‘不相坐’,謂不相爭訟也。”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叔孫婼如晉,晉人執之……晉人使與邾大夫坐。”
杜預註:“坐,坐訟曲直。”
15.指訴訟代理人。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衛侯與元咺訟,寧武子為輔,鍼莊子為坐,士榮為大士。”參見“坐獄”。
16.坐落。謂(建築物、山、田等)背對著某一方向。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八:“他見大門內還有坐東朝西一間小屋子,開門一看,老宋住在裏邊。”
17.方言。削損;扣除。
《醒世姻緣傳》第六七回:“俺員外沒說接你去;隻說:你問他要了那三兩買藥的銀子來。你若要不將來,我坐你的工價。”
18.槍炮由於反作用力而向後移動,建築物由於基礎不穩固而下沈。如:步槍的坐勁兒不小。如:這房子向後坐了。
19.方言。分娩。
歐陽山《高幹大》第八章:“高生亮問:‘他那個四媽?是不是羅誌旺的婆姨?那婆姨要坐了吧?’張四海說:‘不是要坐,夜兒還請了李向華去看。聽說是病了。’”
20.因為;由於。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江水一》:“母好飲江水,嗜魚膾,常以雞鳴溯流汲江,子坐取水溺死。”
唐杜牧《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嚴復《主客平議》:“時至今日,世變亟矣,外侮深矣,而事之所以至此者,坐師不武、臣不力耳。”
21.致;以致。
南朝宋鮑照《觀園人藝植》詩:“居無逸身伎,安得坐粱肉。”
唐李朝威《柳毅傳》:“老父之罪,不能鑒聽,坐貽聾瞽,使閨窗孺弱,遠罹搆害。”
宋朱熹《齋居感興》詩:“厚味紛朵頤,妍姿坐傾國。”
22.無故;自然。
《文選·鮑照〈蕪城賦〉》:“孤蓬自振,驚砂坐飛。”
李善註:“無故而飛曰坐。”
宋辛棄疾《浣溪沙·贈子文侍人名笑笑》詞:“儂是嶔崎可笑人,不妨開口笑時頻,有人一笑坐生春。”
23.正;恰好。
南朝梁王筠《春日》詩:“幽閨多怨思,停織坐嬌春。”
唐杜甫《答楊梓州》詩:“悶到楊公池水頭,坐逢楊子鎮東州。”
浦起龍心解:“坐逢者,正值其為州長,非逢於池頭也。”
宋林逋《易從師山亭》詩:“西村渡口人煙絕,坐見漁舟兩兩歸。”
24.遂;乃。
唐陳子昂《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江湖一相許,雲霧坐交歡。”
唐白居易《別元九後詠所懷》:“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宋黃庭堅《次韻子瞻禱雪唱和》:“生鵝斬頸血未乾,風馬雲車坐相及。”
25.漸;將。
南朝齊謝朓《冬緒羈懷示蕭咨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詩:“客念坐嬋媛,年華稍菴薆。”
唐沈佺期《和杜麟臺元誌春情》詩:“青春坐南移,白日忽西匿。”
宋陳與義《遊道林嶽麓》詩:“山中日易晚,坐失群木陰。”
26.聊;且。
唐孟浩然《登安陽城樓》詩:“才子乘時來騁望,群公暇日坐銷憂。”
唐岑參《使君席夜送嚴河南赴長水》詩:“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辭。”
27.空;徒然。
南朝齊王融《和王友德元古意》:“坐銷芳草氣,空度明月輝。”
唐韋應物《清明日憶諸弟》詩:“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明劉基《賣柑者言》:“盜起而不知禦,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
28.殊,非常。
南朝梁何遜《南還道中送贈劉咨議別》詩:“夫君日高興,為樂坐驕奢。”
唐張九齡《感遇》詩:“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宋王安石《書何氏宅壁》詩:“皖灊終身幽人約,空對湖山坐惘然。”
阅读:258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