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
(三門,三門)
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門。
《周禮·考工記·匠人》:“匠人營國,方九裏,旁三門。”
鄭玄註:“天子十二門,通十二子。”
孫詒讓正義:“雲‘天子十二門’者,四旁各三門,總十二門。”
2.古代諸侯宮殿有三門:庫門、雉門、路門。
《禮記·明堂位》“天子應門”漢鄭玄註:“天子五門:臯、庫、雉、應、路。
魯有庫、雉、路,則諸侯三門與!”孔穎達疏:“此經有庫門、雉門,又《檀弓》雲:‘魯莊公之喪,既葬,而絰不入庫門。’定二年‘雉門災’。是魯有庫、雉,則又有路門,可知魯既有三門,則餘諸侯亦有三門。”
清夏炘《學禮管釋·釋廟位昭穆》引敖繼公曰:“諸侯三門庫、雉,路。則庫門為大門,左宗廟,右社稷。”
清龔自珍《燕昭王求仙臺賦》:“重以三門六衢,上輦蓾車,下不通清渠。”
3.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種途徑:禽門、人門、聖門。
漢揚雄《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門:由於情欲,入自禽門;由於禮義,入自人門;由於獨智,入自聖門。”
4.占驗家立休、生、傷、杜、景、死、驚、開為八門。以休、生、開三門為吉,餘為兇,故以“三門”指休門、生門、開門,取其吉義。
《奇門遁甲·四時通用八門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從開、休、生三門,大吉。”
《後漢書·文苑傳·高彪》:“天有太一,五將三門;地有九變,丘陵山川。”
李賢註:“《太一式》:‘凡舉事皆欲發三門,順五將。’發三門者,開門、休門、生門。”
唐玄宗《賜道士鄧紫陽》詩:“《太乙》三門訣,元君六甲符。”後世行師臨戰,仿休、生等八門而布陣,三門所指亦同。
南朝梁簡文帝《從軍行》:“三門應遁甲,五壘學神兵。”
唐楊炯《昭武校尉曹通神道碑》:“登壇拜將,授鉞行師,開《太乙》之三門,閉《陰符》之六甲。”
5.指寺院大門。
《釋氏要覽·住處》:“凡寺院有開三門者,隻有一門亦呼三門者何也?《佛地論》雲:‘大宮殿,三解脫門為所入處。大宮殿喻法空涅槃也,三解脫門謂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居之,故由三門入也。”
北周庾信《至老子廟應詔》詩:“三門臨苦縣,九井對靈谿。”
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二摺:“呀!他在我三門下寫下兩句詩。”
明何景明《遊洪法寺塔園土山》詩:“三門上岌嶪,玉柱撐雲露。”
6.泛指大門或外門。
《紅樓夢》第五二回:“成年家隻在三門外頭混,怪不得不知道我們裏頭的規矩。”
7.山名。一名三門山,又名砥柱。在河南陝縣東北的黃河之中。其山有中神門、南鬼門、北人門三門,故名。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河水四》:“山穿既決,水流疏分,指狀表目,亦謂之三門矣。”
唐黃滔《融結為河嶽賦》:“三門九曲,競呈昇沒之源;太華維嵩,交闢奔沖之路。”
金王渥《三門津》詩:“大河三門險,神禹萬世功。”
阅读:131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