惓惓
I
1.深切思念;念念不忘。
宋王安石《奉酬許承權》詩:“三秋不見每惓惓,握手山林復悵然。”
明李贄《與河南吳中丞書》:“昨冬獲讀與晉老書,欲僕速離武昌,甚感遠地惓惓至意。”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九:“交書徐公,即掛帆還白下,終不得消息,心殊惓惓。”
2.煩悶,失意貌。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阿繡》:“積半月,為僕所窺,陰與舅力要之歸。意惓惓不自得。”
何垠註:“惓,音券,悶也。”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異犬》:“侯漫應之,惓惓而返。”
II
1.懇切貌。
戰國楚宋玉《神女賦》:“褰余幬而請禦兮,願盡心之惓惓。”
《魏書·律曆誌上》:“恐一朝先犬馬,竟無絲髮之益,使律法長絕,遺恨沒世,是以慺慺惓惓,不敢忘怠。”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多感君侯惓惓垂問,某有心事,今不敢隱。”
清戴名世《潘木崖先生詩序》:“荏苒歲月,寥落無成,恐遂已廢業,負先生惓惓獎勵之意。”
柯靈《香雪海·千裏共嬋娟》:“采一束最美最稀見的山花……獻與愛國的海外僑胞,表一表我惓惓的心意。”
2.忠心耿耿貌。
《漢書·劉向傳》:“欲終不言,念忠臣雖在甽畝,猶不忘君,惓惓之義也。”
顏師古註:“惓惓,忠謹之意。惓讀與拳同。”
《新唐書·張說傳論》:“說於玄宗最有德,及太平用事,納忠惓惓,又圖封禪,發明典章,開元文物彬彬,說力居多。”
宋陳亮《<三國紀年>序》:“先主諸臣惓惓漢事之心,庸可沒乎!”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二:“﹝朱軾﹞忠君愛國之枕,至死惓惓,可謂大臣矣。”
阅读:169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