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介
(纖介,纖介)
亦作“纖芥”。
1.細微。
《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鮑彪註:“介,獨也。獨則不眾,故為微細之詞。一說喻草芥也。”
吳師道補正:“‘介’、‘芥’通。”
《易緯乾鑿度》卷上:“善雖微細,必見吉端;惡雖纖芥,必有悔吝。”
《三國誌·吳誌·顧雍傳》:“舉罪糾奸,纖介必聞。”
唐李德裕《賜回鶻書意》:“朕想可汗公主以久修鄰好,累降嘉姻,望我國家,如歸親戚,朕每宏容納之意,固無纖芥之嫌。”
宋蘇軾《寄周安孺茶》詩:“有如剛耿性,不受纖芥觸。”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人謂家常日用之事,已被前人做盡,窮微極隱,纖芥無遺。”
2.指細小的嫌隙。
《漢書·元後傳》:“定陶共王來朝,太後與上承先帝意,遇共王甚厚,賞賜十倍於它王,不以往事為纖介。”
顏師古註:“往事,謂先帝時欲以代太子也。言無纖介之嫌怒。”
《資治通鑒·晉惠帝太安元年》:“今大王安不慮危,宴樂過度,一失也。宗室骨肉,當無纖介,今則不然,二失也。”
清吳偉業《臨江參軍行》:“將相有纖芥,中外為危慄。”
阅读:147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