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茀

茀字的筆畫:8畫;

I

ㄈㄨˊ

〔《廣韻》敷勿切,入物,敷。〕

1.草多路阻。

《國語·周語中》:“道茀不可行。”

韋昭註:“草穢塞路為茀。”

《新唐書·李渤傳》:“通路茀不治,驛馬多死。”

《花月痕》第五一回:“大母以道茀不許奔喪。”

2.除草。

《詩·大雅·生民》:“茀厥豐草。”

毛傳:“茀,治也。”

3.古代車上的遮蔽物。

《詩·衛風·碩人》:“翟茀以朝。”

孔穎達疏:“茀,車蔽也。婦人乘車不露見,車之前後設障以自隱蔽謂之茀。”

宋王安石《易泛論》:“茀,所以蔽車也。”

4.古代婦女的首飾。也寫作“彿”。

《易·既濟》:“婦喪其茀。”

王弼註:“茀,首飾。”一說,茀借為帗,大巾。

《易·既濟》:“婦喪其茀。”

王弼註:“茀,首飾。”一說,茀借為帗,大巾。

5.見“茀鬱”。

6.通“紼”。引棺的繩索。

《左傳·宣公八年》:“冬,葬敬嬴,旱,無麻,始用葛茀。”

杜預註:“茀,方勿反,引柩索也。”

孔穎達疏:“茀,《禮》作‘紼’,或作‘綍’,繩之別名也。”

7.通“福”。參見“茀祿”。

II

ㄅㄛˊ

〔《集韻》薄沒切,入沒,並。〕

氣粗貌。

《莊子·人間世》:“獸死不擇音,氣息茀然。”

陸德明釋文:“茀,崔音勃。”

III

bèi

ㄅㄟˋ

〔《集韻》蒲昧切,去隊,並。〕

彗星。

《穀梁傳·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孛之為言猶茀也。”

《史記·天官書》:“星茀於河戍。”

司馬貞索隱:“茀,即孛星也。”

《漢書·李尋傳》:“政急則出蚤,政緩則出晚,政絕不行則伏不見而為彗茀。”

顏師古註:“茀與孛同。”

清王筠《菉友肊說》:“《辨物篇》星茀太角,太角以亡。茀蓋同孛。”參見“茀星”。

阅读:995

●茀(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