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瞽

瞽字的筆畫:18畫;

ㄍㄨˇ

〔《廣韻》公戶切,上姥,見。〕

1.失明的人;盲人。

《韓詩外傳》卷五:“兩瞽相扶,不觸墻木,不陷井阱,則其幸也。”

宋王安石《上相府書》:“瞽、聾、侏儒,亦各得以其材,食之有司。”

明都穆《都公談纂》卷上:“君佐出尋瞽人善詞話者數十輩,詐傳上命,明日諸瞽畢集。”

李大釗《民彜與政治》:“聚眾瞽以事離婁之明,驅眾尪以當烏獲之役,烏乎可哉!”

2.樂官。古代以瞽者為之,故稱。

《書·胤征》:“瞽奏鼓。”

孔傳:“瞽,樂官。”

《詩·周頌·有瞽》:“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鄭玄箋:“瞽,矇也。以為樂官者,目無所見,於聲音審也。”

《史記·周本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

《新唐書·李實傳》:“古者,瞽誦箴諫。”

3.目失明;眼瞎。

宋無名氏《朝野遺記·顯仁後》:“後不能卻,為之誓曰:‘吾先歸,茍不迎若,有瞽吾目。’”明都穆《都公談纂》卷下:“王驢兒,濟寧人,少瞽雙目,為人推磨。”

清青城子《誌異續編·堪輿》:“此地不發,罰我雙瞽。”

葉聖陶《窮愁》:“阿松有衰母,聵且瞽。”

4.昏昧;不明事理。

《論語·季氏》:“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北史·蘇綽傳》:“夫門資者,乃先世之爵祿,無妨子孫之愚瞽。”參見“瞽論”。

5.通“鼓”。指擊鼓者。

《周禮·春官·樂師》:“詔來瞽臯舞。”

鄭玄註引鄭司農曰:“瞽當為鼓,臯當為告。呼擊鼓者,又告當舞者,持鼓與舞俱來也。”

阅读:1443

●瞽(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